另一种人生-z6尊龙旗舰厅
阅读提示:“双重人生”——一种现实的,一种幻想的;一种正在发生的,一种从未发生的。
苗 炜
我们时常会陷入这样的白日梦中:如果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了理工科,那会怎么样?如果我跟当年那个恋人继续下去,又会怎么样?在我们面对日常生活的时候,总想着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如果我们早年做另一种选择,生活是否会不同呢?你得到真正渴望的东西了吗?你是否成为你真正想要成为的人?“未曾度过的人生”unlived life,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复杂的心理机制。无论你怎样努力地要活在当下,“未曾度过的人生”都像一个无可逃避的存在和阴影,关于失去的机会,被牺牲掉的欲望,对未曾实现的心愿的一首挽歌。它们纠缠我们,因为它们有着某些重要的意义。
亚当·菲利普斯,生于1954年,是英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当现代心理学越来越转向生物学、认知科学等以实证为基础的经验科学时,他执意继承弗洛伊德的衣钵,为一种更加抽象、神秘的人类心智辩护。在过去出版的20多本书中,他的主题包括了亲吻、笑、一夫一妻制、承诺、善意、理智等。在《missing out: in praise of unlived life》(缺憾:赞美未曾度过的人生)一书中,他说,人类最大的幻想(fantasy)是那些“未曾度过的人生”(unlived life)——那些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或者本来可以拥有,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的人生。
他认为,“挫折”未必是坏事,它开辟了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如果你能学会等待(不要太快用巧克力或者买一个包包来对抗这种挫折感),而是将对挫折的沉思本身当成一种乐趣,也许能从中发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事实上,只有在对挫折的接受与省察中,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满足,而不是暂时的替代性满足。
现代父母抚养孩子的方式从小就给你灌输一种“我很特殊”的错觉,让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无限的选择和可能性。但在成长的过程中,现实会以残酷的方式告诉你,你没有那么特别。尤其是我们生活中在一个消解了神圣和宗教的世俗社会中,失去了传统的信仰之后,我们只能从消费主义中寻求对自我之“特殊性”的满足,但在消费主义的语境里,理解自我仅仅意味着理解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而已(菲利普斯认为整个消费主义就是建立在“人无法忍受挫折”这一假设之上的)。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真正能带给你满足感的东西,根本是两回事。
第二章是关于“不理解”的快乐。在传统心理分析领域,“理解”是一切心理治疗的核心。但在菲利普斯看来,所谓“认识自我”根本是一种迷思,我们不仅不能理解自己,也不可能让别人真正理解自己。他的看法是:我们需要被理解,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被理解。如果你真的关心一个人,允许他们自成其是,而不要求他解释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抚慰。如里尔克所说,友谊最高的境界是守护彼此的孤独。
身为心理学家,菲利普斯不喜欢把论证建立在现实病例的基础上(他认为现实病例是非常隐私的),而是大量引用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花大量的篇幅解析莎士比亚。他的观察是抽象的,以一种他所认为的普遍经验作为分析对象(书中大量使用第二人称),如果你在这些经验中识别出自己的问题,阅读这些文字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理分析。
从题目来看,作者对“unlived life”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它也有风险,可能会让人沉溺在大脑中并不存在的那部分记忆里。你总觉得那会是更美好的一种人生,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的一生中选择和牺牲无可避免,没有人能拥有所有可能的人生,如何带着这些选择和牺牲继续生活才是最难的。那么,所谓“好的生活”该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他说,我们或许应该过一种互相映照的“双重人生”——一种现实的,一种幻想的;一种正在发生的,一种从未发生的。通过省察你的fantasy,可以省察现实;而通过检阅未曾度过的人生,可以帮你指向更有意义的人生。
※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