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z6尊龙旗舰厅 文化 > 正文

台湾创客: 在上海有无数小确幸-z6尊龙旗舰厅

日期:2018-10-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这些年,愈来愈多的台湾人来到上海创业,为了实现心中的小目标和大梦想而奋斗,尤其是在科创、文创类领域,成为他们大展身手的天地。
作者|刘朝晖

  在两岸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大背景下,台湾的创业者们已经逐渐将目光聚焦在海峡西岸的这片创业热土上,众多新创品牌也在大陆开始生根发芽。徜徉在上海街头,你会发现,原来很多耳熟能详的台湾品牌,其实就诞生在上海,诸如克里斯汀、巴布豆、多样屋、85℃……这些年,愈来愈多的台湾人来到上海创业,为了实现心中的小目标和大梦想而奋斗,尤其是在科创、文创类领域,成为他们大展身手的天地。新的西进掘金故事,正在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注脚。


台湾超模刘季涵:上海有无限可能


  见到刘季涵(josephine)的时候,是一个周末的黄昏,她正在延安西路一幢高层写字楼的办公室里忙着进行参加上海时装周一个活动的准备。黑框眼镜、素净的蓝衬衫和牛仔裤,普通的日常装束,遮掩不住这位前台湾国际名模散发的优雅气质。如今,刘季涵的身份,是珠宝首饰品牌乔丝斐josphere创始人和品牌艺术总监。

  台湾出生的刘季涵,曾是t形台上一颗闪亮的明星,多次上过知名国际时尚杂志封面,担任过国际品牌代言人并多次参与国际时装周走秀。然而,她并不想成为只靠青春吃饭的花瓶,为此,她去了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留学,还获得了米兰maragoni时尚品牌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用自己超过20年的时尚经验,创立自己的时尚品牌,一直是刘季涵的理想之一。

  刘季涵很小的时候,就对珠宝配饰非常关注,从模特行业她也慢慢接触到了整个时尚行业,看见了更多幕后的创意和制造等,也是这个契机,让她就顺其自然地凭着自己的直觉,走上了自己选择的时尚道路。

  在欧美多个城市旅居多年,刘季涵在2003年第一次来到上海。那时,上海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时尚气质就对她有了深深触动。“上海的那些老洋房,老租界的街区,都让我好喜欢。”刘季涵说。多年之后再回来,刘季涵却是已经下了将根扎在上海的决心。“上海在我的心里就是一个优雅动人、带着香气的女子,娉娉婷婷在江边独自立着,触动心弦,这也是我来到上海的原因之一。”

  2013年刘季涵设立了乔丝斐josphere品牌上海概念店,2014年在上海设立了品牌办公室。刘季涵介绍,将品牌办公室设立在上海,也正是源于上海相比欧美那些时尚之都更为迅速的发展速度和多元的海派时尚文化。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刘季涵坦承,在品牌成立曾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对相应法律法规的不了解,比如和销售员工由于文化差异的沟通不畅。但是如今,她已经做得顺风顺水。

  乔丝斐品牌已经在上海发展了四年,拥有两家直营店,在伦敦、新加坡、台北也都有了工作室。刘季涵希望,有机会的话,进行一些更多元的渠道合作,比如发展香港和其他内地城市,以及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带出更广泛的知名度,用品牌精神去影响到更多的时尚女性。

  在品牌成长的同时,刘季涵还积极参与国际慈善活动并担任活动评审。在她看来,品牌的发展过程,也包含了对于弱势群体和社会的回馈。“我希望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品牌,能够不断给别人也带来感动,爱心和力量,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期盼。”

  “来到上海之后我就爱上了上海,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舞台,不同的领域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挑战,不管是什么样的难题,都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不同的经验以及成长。在这里,有无限的可能。”刘季涵望向窗外——夜幕下的魔都,车水马龙,灯火阑珊,璀璨如斯。


文创园区成为地标


  在上海闵行的联明路,一座占地面积不大,却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园区,成为了上海市民经常光顾的休闲消费之地,逢到周末更是人流如织。麦可将两岸文创园,俨然已经是上海的文创地标,也是台湾文创人才在沪创业的集聚之地。

  麦可将两岸文创园的创立,起源于文创园总经理连泰瑞的一个做文创产业的梦想。1999年,子承父业的连泰瑞接手了父母在上海设立的一家纺织园区,后来由于工厂的经营形式需要转型,连泰瑞也就顺势开始打造这个文创园区。十几年前台北酒厂成功转型成华山文创园给了他启示,同样一件很“潮”的文创产品,放在暗色调的老厂房与放在五光十色的名品店里,视觉冲击力是不一样的。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园区开始转型为文创平台。


  作为文创园老板,连泰瑞在规划文创园区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标:要做就做到最好,为此他不惜花三年的时间做市场调研,和上海、台湾两地四百多家文创业者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理念,寻找合适的业者入驻。

  在园区里最醒目的“纸箱王”店中,从店铺里的座椅陈设装饰,到小巧的桌面摆件,均是由纸板或者纸张做成。游客在这里,除了观赏把玩创意纸商品,还可以乘坐全上海仅有的纸火车,进入钢筋打造的空中花园,以及丰富有趣的纸箱王国,午餐还可以品尝新奇的纸火锅。“纸箱王”这个台湾知名文创品牌,是连泰瑞谈了3年,接触不下30次后入驻园区的,如今已是园区里最知名的招牌品牌。

  麦可将园区还是上海第一家全体验型的匠人文化文创园区,里面融合了很多独家的工匠、设计及文创商业模式,让园区不只是“玩”而已。每个来到园区的人,都可以透过体验来了解文创。如今,麦可将园区拥有四十种完全不同的文创业态,相较于其他文创园区是以餐厅为主,这里则有陶瓷、玻璃、铁艺、木工、皮革、烘焙、纸艺、园艺、茶艺,等等各类不同的商家,并且都以原创为主。

  如今,园区里已经入驻了二十多家来自台湾的文创品牌。连泰瑞介绍,台湾的文创产业有传统积淀与先发优势,有创意、有匠人,而大陆有资金、有广阔的市场,这种组合完全可以互补做大。他希望,麦可将文创园区能成为两岸文创的汇合点。

  连泰瑞认为,台湾文创品牌的西进,是和大陆发展的趋势紧密联系的,尤其国家惠台政策和上海 “文创50条” 发布后,来上海创业的文创创客更是纷至沓来。他希望把麦可将园区打造成“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平台”,通过网络,让入驻园区的产品创造者与世界各地的产品需求者对接,“我们有个宏大目标,成为文创产业的淘宝平台。”

  麦可将园区不仅成为了台湾文创品牌入沪的第一站,也成为了很多台湾学生了解大陆,未来西进创业的梦想萌发地。连泰瑞介绍,园区已经接待了多批台湾大学生实习。“我第一次去台湾招实习生时,20个名额还没招满,但当我第三次去招时,80个名额引来了500多人报名。”在台湾青年眼里,大陆的经济发展与未来前景具有高度磁吸效应。“十几年前,台湾大学生毕业的起薪就在2万台币左右,今天依然如此,相比之下,大陆这边,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城市,机会无疑更多。”连泰瑞说,“台湾青年在文创产业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在大陆应该有更多的发挥机会。”



青年创业基地开花结果


  在上海的各个区,都为台湾青年来上海创业积极创造条件,一大批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成为台青创客的最好孵化平台,台湾青年大陆创业正在加速“奔跑”。比如闵行区台办表示,未来将发挥区域优势,围绕文创、互联网 科技等产业,进一步加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吸引台湾更多“青草(青年与草根)”来上海实习就业创业。而在上海(金山)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这个国务院台办授牌的上海首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从2016年开始承办两岸青年创业大赛,至今已举办了三届,也发掘出了不少具有潜力和创新力的青创团队和新创企业。在鼓励台青创新创业的土壤中,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迅速萌芽。

  在两岸均有创业经验的美甲贴品牌“壁花小姐”创始人邱苡祯,2010年开始在台湾经营文创指甲贴实体店,2016年赴上海创业,2017年以“文创指甲贴”获上海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并得到2万元人民币奖金,还得到了一系列创业的便利。在注册过程中,金山工业园区为她提供了“一站式”落地配套措施,即“零租金、零成本、零负担”的“三零”政策。

  到完全陌生的上海创业,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市场,邱苡祯一开始还颇为担心。然而从审核名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设立公司等前期工作开始,邱苡祯就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也让她对开拓大陆市场充满信心。她借上海金山扶植政策,享受包括工商登记、各项目注册均有协助代办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办公场地租金减免等,省下许多时间。

  就创业氛围和体制看,邱苡祯坦言大陆近年大力推动“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来上海后,她才感受到真的“在创业”,上海对台湾人才推出住房补贴政策,让创业者更无后顾之忧。

  “惠台31条措施”政策后,很多在台湾的朋友都来咨询邱苡祯,“你们去大陆真的好吗”?邱苡祯总是这样回答:“我肯定会告诉你很好,但我还会告诉你,你一定要来,哪怕是旅游,你也应该亲身来体验一下,外滩多壮观,地铁多便捷,手机支付多便利,硬体和软体设施多健全,这些都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亲身感受。”


  邱苡祯说,她在2012年也曾在台申请创业资金,但因要求资料过多,僧多粥少而放弃;相较台湾创业模式多为自己筹备资金再开几间店“创业”,大陆更重视后续商业模式的复制、以扩大规模效应的过程,并透过政策力度加以协助。

  与此同时,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的众创码头,数十间清新整洁的办公室有着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每一个小隔间,都承载着台湾创客的小小梦想。台湾90后女生吴宜庭在此创立了药膳品牌——四季瑞禾。来自台湾中药世家的吴宜庭希望可以将自己的药膳做出品牌,让中药走向更多国家。数次搭乘往返于南京和台北的班机后,台湾女孩何思颖辞掉稳定的文案工作,决定到大陆为自己和更多台湾青年搭建一片创业“舞台”,收获各自的“小确幸”。

  叶骏绅领衔的科技型企业位于江苏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他带领团队围绕高精度减速机进行技术攻关,其成果谐波减速机民生应用项目已接到超过1000万元订单。在宁波,来自台湾的“90后”创客李东明就与大陆投资伙伴合作经营了一个餐饮项目。他表示,在大陆,青年创业已成一种风潮,他身边几乎每个朋友都在谈论创业……

  近年来,两岸青年众创载体在各地加快生长,一批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进入加速“奔跑”阶段,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创业政策的“加持”,让这群年轻的打拼者迎来了“最好的时光”。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