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复排新时代版《长征组歌》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z6尊龙旗舰厅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内,传出阵阵铿锵有力的音符——这是上音师生们正在如火如荼地演出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从10月15日到17日,上音派出三组演出阵容,在歌剧院连演三场:15日为学生版,由方书剑、蔡程昱等上音学子献上首演;16日由上音青年教师团队挂帅;而17日更是由校长廖昌永领衔的“群星版”。
在红军长征80多年之后,新一代上音人借由《长征组歌》的复排与演绎,与革命先辈们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据悉,结束上海的演出之后,《长征组歌》还将通过巡演版的形式,以迎接建党百年为时间轴,走进长三角,重走长征路——在长征沿线巡演,走进校园、社区,走进历史现场,感受长征阔大的历史场景和先辈们坚定的理念信仰,传承和宣传伟大长征精神,打造“四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的教材。
一次精神上的长征
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红色经典,《长征组歌》1965年首演至今已是55周年。这组由肖华上将作词、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组织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谱曲的大型声乐套曲,当年公演曾引发轰动,并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红军从江西到陕北的长征路,是一部采集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曲调的集大成红色经典。自诞生以来,受到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与厚爱。
《长征组歌》是“革命音乐史诗,民间音乐画卷”,而上音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则是上音师生向习近平总书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重要指示交出的“上音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上音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制片人、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尤继一告诉记者,“复排《长征组歌》既是我们对红军壮举的一次朝圣之旅,也是新时代上音师生们一次精神上的长征。”
新时代《长征组歌》传承经典原作,保持原汁原味之余,又在舞台形式上再创“新”高——换屏、升场,舞台设计新中求变;服装设计上不拘一格,提炼红军元素,于稳重之中增添新时代年轻人的蓬勃朝气;还在组歌的开头和结尾加入“启”与“望”。“所谓的启,就是启发,1934年10月,红军从哪里开始长征漫漫长途?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一次长征对中国革命的意义何在?我们都在开头就作了多媒体介绍,让不了解长征之路的年轻人先有一个直观印象。而收尾处的望,则用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拉开一个振奋人心的高潮——从当年将领们的戎马生涯,到如今的青藏铁路、载人航天事业,在新旧时代交替中展望未来,完成两个时代同龄人的交流。”
为了以最佳效果呈现这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上音组织了一个豪华演出阵容,堪称是一台名师荟萃、新秀云集的音乐“群英会”——演出由校党委书记徐旭担任总策划,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并登台演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指挥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登台,其余声部还包括上音副校长、唢呐演奏家刘英;歌唱家方琼、黄英、李秀英、陈剑波、董明霞;民乐演奏家霍永刚、陈春园、唐俊乔;打击乐演奏家杨茹文、罗天琪以及优秀青年教师汤晓风、舒银、陈京蔚、陈家坡、陆轶文、刘雯雯等。
如此众多的优秀音乐家参与,也是因为《长征组歌》是一部高度融合各类音乐体裁、采集不同地域民族音乐曲调的集大成之作。从体裁上看,它融合了民歌、歌舞与舞蹈音乐、说唱、戏曲以及民族器乐;从曲调上看,它分别选用了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河北、陕北、山西、湖南等不同地方的民族民间曲调;而在乐队编配方面,则将西洋乐队与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以及板胡、二胡、琵琶、竹笛、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融合起来,是一部真正的音乐史诗。
两代年轻人的隔空对话
为体现上音“传承”精神,青年学生也参与其中,这是一次集全校、全学科之力的经典复排——包括声乐歌剧系、管弦系、数字媒体学院、民乐系、艺术管理系和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在内,从低年级本科生到研究生,上音学子也广泛参与到新时代《长征组歌》的排演中去。
新一代的学子都很年轻,距离那段长征历史已经很远。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投入组曲中的情境,上音老师们花了不少工夫。声乐歌剧系主任方琼教授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红军长征路线图。她还准备了一份“中国工农红军转移路线文字脚本”——这两样资料,每个参演师生都人手一份。
“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这样的音乐和红色历史长大的,但学生们可能离得比较远,刚开始接触时,难免有些陌生,唱起来没有那个年代的精气神。”方琼决定要先给孩子们讲故事,“把红军长征的故事掰开了给学生们讲,唱到哪段就讲哪段——红军穿越大渡河的艰辛,在贵州受到苗族同胞欢迎的庆贺……《长征组曲》本身是非常成功的音乐作品,孩子们很容易从音乐中获得画面感;但歌词比较浓缩,让他们了解背后的故事就能将歌词放大,加深理解——知道抒情的地方为什么要抒情;最后高亢的精神又是如何升华而来,一切都有来源和根基。像这样手把手地去教,就不是简单地学几首歌,对学生们来说学习的过程也是受教育、受洗礼。”
上音出动骨干教师担任声部长,既要保持作品原有的经典风貌,又要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做出调整与创新——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开场词、朗诵词都根据时代发展做了重新写作,表演风格也更加贴近新时代特点。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告诉记者:“我对《长征组歌》非常熟悉,在艺术生涯中曾多次指挥演出。但这一次的版本非同一般——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继承长征精神,希望让他们知道: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才能换来的。上音一直主张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能有这样在舞台上高规格高质量的合作机会,对学生来说是难得的经历。”
“原版《长征组歌》由战友歌舞团演绎,他们的特点是很有生活,了解组歌的创作意图,能够唱出作品的精气神来。”张国勇表示,“而时代在变化,审美也在变化,我们一方面要继承过去传统的精气神,一方面又要在演绎技术上比过去更上一层楼——从前只有话筒,没有现在那么好的音乐厅,那么先进的音响设备,上音师生怀着本就有的对音乐的真挚,再加上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更应该从现代人的审美观出发,献上一台高质量的精品演出。”
校长廖昌永也多次进行现场排演指导,为学生们一个一个地示范润腔:“开心啊,祝捷啊,中间部分唱得不能太死板,要有欢快乐观的情绪。大家注意,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战友间互相爱护的情谊始终贯穿……我们一起再试试看,一二三,走!”
廖昌永说,用音乐来讲故事,用音乐来传承红色文化,是上音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在排练过程中,一边在排练音乐,更是一边在讲内涵讲底蕴。我们复排时,其实第一个定位就是当代的年轻人向那一代年轻人致敬,是那一代年轻人拿生命、用鲜血、对革命信念的坚持,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记者 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