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诞生20周年,它给世界带来什么改变?-z6尊龙旗舰厅
今年,是全球首个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诞生20周年。
2000年,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美国上市并被推荐用于婴幼儿的常规免疫,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为5岁以下儿童接种的肺炎球菌疫苗。产品获得了有“医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盖伦奖以及美国化学学会的“化学界英雄奖”。
2010年,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升级版”——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美国获批上市。疫苗获得了美国、波兰、俄罗斯的盖伦奖。
2013年至今,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4亿剂次沛儿13疫苗被销售,全球每年有超过一亿剂次的接种量。20年来,全世界那么多宝宝接种沛儿,到底给这一代人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上周,“双倍的爱、看见未来”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公众教育媒体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业界人士共同探讨疫苗在帮助幼儿远离肺炎球菌威胁、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岁以下婴幼儿是肺炎球菌性疾病高危群体
肺炎球菌是全球儿童重症肺炎的首要病原。
在全球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位居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首位,占32% 。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病例数居全球第二位。据估计,每年约发生174万例肺炎球菌性疾病,其中约有3万儿童因此而失去生命 。
2岁以下是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发年龄,尤其是6-11月龄的婴幼儿。who最新立场文件新增证据特别指出:婴幼儿是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体,75%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和83%的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2岁以下儿童,8.7%-52.4%肺炎患者为6月龄以下的婴儿 。
肺炎球菌性肺炎由致病菌“肺炎球菌”引起,肺炎球菌可以引起的疾病不只是肺炎,肺炎球菌可以穿越粘膜屏障,引起非侵袭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和症状较轻的肺炎等;另外,它也可以直接侵入血液,可引起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症等。
在脑膜炎幸存者中,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可高达24.7%,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耳聋等;在发展中国家,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达50%。
肺炎球菌一般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由定植菌导致自体感染,婴幼儿是其主要宿主,携带率为27%-85% 。当婴幼儿抵抗力下降时,隐藏在鼻咽部的肺炎球菌便会侵入人体多个不同部位,导致一系列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
肺炎预防知识普及有待加强
辉瑞中国疫苗市场部负责人车艳博士介绍,中国每年有1500万新生儿出生,但因为很多家长不了解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大量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接种窗口,这些孩子因此错失了获得传染病免疫能力的机会。
上图:辉瑞中国疫苗市场部负责人车艳博士致辞
婴幼儿出生6周后,体内的肺炎球菌定植率不足10% ,2月龄后肺炎球菌定植率开始快速增加,同时婴儿出生6周后,体内的母传抗体也开始逐渐下降,并在出生后3-5月龄时降至最低点,6月龄时几乎完全消失 ;这一时期的婴儿正处于免疫力低谷水平,体内的肺炎球菌却在快速定植,因此6-11月龄也是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发时期 。6周龄时(一个半月龄)及时接种婴幼儿肺炎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
另外,中国大量家庭中孩子由老年人带的抚养方式,非常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止肺炎球菌在幼儿和老年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
与此同时,抗生素耐药问题让接种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临床上,肺炎球菌疾病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全球肺炎球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
在我国,儿童ipd致病株对青霉素、红霉素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且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亚太地区病原体耐药监测网络数据显示,肺炎球菌在亚洲地区总体多重耐药比例为59.3%,而在中国的多重耐药比例高达83.3% ,肺炎球菌的耐药极大地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
鉴于肺炎球菌疾病的严重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肺炎球菌相关疾病列为需要“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目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沛儿13®)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覆盖13种肺炎球菌常见血清型——1、3、4、5、6a、7f、9v、14、18c、19a、19f、23f、6b型,在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使用,125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其免疫规划之中,累计使用应用14亿剂次,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其有效性、安全性得到广泛验证。
在我国,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5岁以下人群肺炎球菌相关侵袭性疾病中血清型覆盖率达87.7%,可有效预防绝大多数常见肺炎球菌血清型引发的侵袭性感染。中国注册临床研究显示,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中国婴幼儿中的免疫原性良好。
事实证明: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段。婴幼儿通过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仅能提高自身对疾病的免疫能力,通过接种率的提升,还能有效防止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ipd)的发病率;降低肺炎球菌抗菌素耐药性,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抑制相关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