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广播体操:全民运动的“启蒙者”-z6尊龙旗舰厅
阅读提示:作为曾经的中小学强制运动,以及劳动人民必备的锻炼方式,广播体操的普及率之高、覆盖人口之广,在全世界体育项目中高居第一,连吉尼斯世界纪录都无法承载。
作者|吴 雪
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的文章。前一天,中华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教育部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推广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
68年来,广播体操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经历了多轮创新发展变迁,它的步伐,折射出中国体育历史的缩影。作为曾经的中小学强制运动,以及劳动人民必备的锻炼方式,广播体操的普及率之高、覆盖人口之广,在全世界体育项目中高居第一,连吉尼斯世界纪录都无法承载。
不搞大型运动会,重点抓普及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生产生活处在百废待兴的关口,国民体质和健康整体偏弱,据史料记载,当时我国平均寿命只有35岁,婴幼儿死亡率超过20%。老百姓既没有体育锻炼意识,国家也拿不出钱来修建体育场馆,偌大的北京城,连一个带看台的篮球场都没有。
也正是这一年,曾参加过广播体操推广的陆奂奂,刚满16岁,瘦弱、贫血,就读于杭州一所高级中学,据他回忆,那个时代物质匮乏,每顿饭能吃上两片梅干菜烧肉,就已经很不错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决定,配合国家优先恢复经济的整体规划,不搞大型运动会,着重抓普及。
筹委会里有个叫杨烈的女干部,曾于1950年8月赴苏联考察学习,回国之后,她手写了一份报告,递交到体总筹委会,建议创编一套“适合徒手锻炼”的全民健身操。同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
第一套广播体操的设计极其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重点是起到锻炼作用。但由于广播操的传播途径只通过广播,加上国内一些地区广播还未普及,所能覆盖的人群达104.8万,却依然远远不够。直到1954年,第二套广播体操《初升的太阳》出炉,稍息、立正等军事化口号开始人人熟知,“广播操热”逐渐兴起。
弄堂里、商店里、火车上、厂房间,凡是能站人的地方都有做操人的身影,成为了新中国破天荒的新鲜事。1961年,经典体育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就把工人们做广播体操的场景搬上了银幕,故事发生在一家肉联厂,它的原型是上海肉类联合加工厂,由于这家工厂当年职工体育活动搞得好,1958和1959年,全上海只有这家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到了1963年第四套广播体操正式出品,1971年,升级为重新修订的第五套广播体操。当时,北京厂桥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因为做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被选为全校的领操员,并登上了新闻头条,之后,他被什刹海体校的老师发掘,后来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功夫巨星”——李连杰。
1981年,中国改革开放步履初开,来自海峡对岸的“靡靡之音”最先酥麻了人们的耳朵。当时参与第六套编操的专家刘西玉首次在体操中糅合了民乐和交响乐元素,极富趣味性,推出后三个月,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以此为标志,中国体育迎来了高歌猛进的时代。特别在1984年,新中国重回奥运会,一个月后,北京拿到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主办权。
尽管如此,广播体操的“大一统”地位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式微。1985年,一个名叫马华的女教练在央视开设了《健美5分钟》的栏目,迅速火爆全国,之后,美国电影《霹雳舞》引进国内,引发热潮,年轻人聚在一起,比拼“擦玻璃”、走“太空步”、蹦“迪斯科”。
老年人似乎也找到了更多乐子,比如太极拳、秧歌、气功、空竹、柔力球,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进入90年代和新世纪以后,瑜伽、跆拳道、国标舞也相继传入,不同年龄段和收入阶层的人们,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生产生活处在百废待兴的关口,国民体质和健康整体偏弱,据史料记载,当时我国平均寿命只有35岁,婴幼儿死亡率超过20%。老百姓既没有体育锻炼意识,国家也拿不出钱来修建体育场馆,偌大的北京城,连一个带看台的篮球场都没有。
也正是这一年,曾参加过广播体操推广的陆奂奂,刚满16岁,瘦弱、贫血,就读于杭州一所高级中学,据他回忆,那个时代物质匮乏,每顿饭能吃上两片梅干菜烧肉,就已经很不错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决定,配合国家优先恢复经济的整体规划,不搞大型运动会,着重抓普及。
筹委会里有个叫杨烈的女干部,曾于1950年8月赴苏联考察学习,回国之后,她手写了一份报告,递交到体总筹委会,建议创编一套“适合徒手锻炼”的全民健身操。同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
第一套广播体操的设计极其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重点是起到锻炼作用。但由于广播操的传播途径只通过广播,加上国内一些地区广播还未普及,所能覆盖的人群达104.8万,却依然远远不够。直到1954年,第二套广播体操《初升的太阳》出炉,稍息、立正等军事化口号开始人人熟知,“广播操热”逐渐兴起。
弄堂里、商店里、火车上、厂房间,凡是能站人的地方都有做操人的身影,成为了新中国破天荒的新鲜事。1961年,经典体育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就把工人们做广播体操的场景搬上了银幕,故事发生在一家肉联厂,它的原型是上海肉类联合加工厂,由于这家工厂当年职工体育活动搞得好,1958和1959年,全上海只有这家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到了1963年第四套广播体操正式出品,1971年,升级为重新修订的第五套广播体操。当时,北京厂桥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因为做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被选为全校的领操员,并登上了新闻头条,之后,他被什刹海体校的老师发掘,后来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功夫巨星”——李连杰。
1981年,中国改革开放步履初开,来自海峡对岸的“靡靡之音”最先酥麻了人们的耳朵。当时参与第六套编操的专家刘西玉首次在体操中糅合了民乐和交响乐元素,极富趣味性,推出后三个月,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以此为标志,中国体育迎来了高歌猛进的时代。特别在1984年,新中国重回奥运会,一个月后,北京拿到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主办权。
尽管如此,广播体操的“大一统”地位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式微。1985年,一个名叫马华的女教练在央视开设了《健美5分钟》的栏目,迅速火爆全国,之后,美国电影《霹雳舞》引进国内,引发热潮,年轻人聚在一起,比拼“擦玻璃”、走“太空步”、蹦“迪斯科”。
老年人似乎也找到了更多乐子,比如太极拳、秧歌、气功、空竹、柔力球,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进入90年代和新世纪以后,瑜伽、跆拳道、国标舞也相继传入,不同年龄段和收入阶层的人们,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改头换面,rap 诗词开启体育新形式
曾经辉煌得无以复加的广播体操,此刻渐渐冷落。1990年,参编过第七套广播体操的专家陆奂奂说,当时专家组明显感受到外部的竞争压力,于是拿出了“一易一难”两个版本一起推,据说,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
但后来人们普遍反映动作难度较大,不便掌握,这一改革在七年之后被停止。1997年诞生的第八套广播体操,以简单易行的动作被大为推广,四拍一动作成为主旋律。根据专家组成员的编排思路,力求回归“科学、简易、基本、普及、通用”。
“只要能起到锻炼身心作用,不按规定套路来,也不要紧,到了操场,先做广播体操,活动开了,愿意打拳就打拳,要跳舞就跳舞。”刘西玉的学生、第八套成人广播体操创编组组长程再宽曾接受采访表示。
1997年到2011年,第八套广播体操在14年间一直被推广,特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的举办,作为全民健身普及的时代大背景,不断助推第八套广播体操成为了生命力最强的一套广播体操。在许多80后印象中最深的是这套广播操,但也不得不承认,广播体操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影响力已经无法和最初的20年相提并论了。
2011年8月8日,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被推出,虽然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设定目标群体是平时不锻炼的人,但时代的变化又不能不正视,广场舞、健美操、街舞等等,越来越多的运动方式供大众选择,使得广播体操原来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如今,广播体操已经成为保证中小学生锻炼的“专属运动”,和更多的目标群体不再发生联系。但,即使如此,广播体操也面临着改革难题。据了解,目前上海已经有很多小学开始自创广播体操,结合rap及诗词的新形式,吸引学生参与锻炼。此外,在足球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也有一些学校把广播操直接改成了“足球操”。
这些创新形式的本意,都是给广播体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吸引力。更有趣,更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方式,或许代表了这个“老伙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广播体操是继续发展,还是被时代潮水冲刷掉,我们都还记得那些年青葱年少,头顶刺眼阳光,一起站在操场上听着教导主任训话,直到音乐响起,一起举起双臂的时代。
曾经辉煌得无以复加的广播体操,此刻渐渐冷落。1990年,参编过第七套广播体操的专家陆奂奂说,当时专家组明显感受到外部的竞争压力,于是拿出了“一易一难”两个版本一起推,据说,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
但后来人们普遍反映动作难度较大,不便掌握,这一改革在七年之后被停止。1997年诞生的第八套广播体操,以简单易行的动作被大为推广,四拍一动作成为主旋律。根据专家组成员的编排思路,力求回归“科学、简易、基本、普及、通用”。
“只要能起到锻炼身心作用,不按规定套路来,也不要紧,到了操场,先做广播体操,活动开了,愿意打拳就打拳,要跳舞就跳舞。”刘西玉的学生、第八套成人广播体操创编组组长程再宽曾接受采访表示。
1997年到2011年,第八套广播体操在14年间一直被推广,特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的举办,作为全民健身普及的时代大背景,不断助推第八套广播体操成为了生命力最强的一套广播体操。在许多80后印象中最深的是这套广播操,但也不得不承认,广播体操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影响力已经无法和最初的20年相提并论了。
2011年8月8日,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被推出,虽然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设定目标群体是平时不锻炼的人,但时代的变化又不能不正视,广场舞、健美操、街舞等等,越来越多的运动方式供大众选择,使得广播体操原来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如今,广播体操已经成为保证中小学生锻炼的“专属运动”,和更多的目标群体不再发生联系。但,即使如此,广播体操也面临着改革难题。据了解,目前上海已经有很多小学开始自创广播体操,结合rap及诗词的新形式,吸引学生参与锻炼。此外,在足球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也有一些学校把广播操直接改成了“足球操”。
这些创新形式的本意,都是给广播体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吸引力。更有趣,更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方式,或许代表了这个“老伙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广播体操是继续发展,还是被时代潮水冲刷掉,我们都还记得那些年青葱年少,头顶刺眼阳光,一起站在操场上听着教导主任训话,直到音乐响起,一起举起双臂的时代。
※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