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索罗斯,“东方之珠”再创世纪 -z6尊龙旗舰厅
“香港发展成为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国家推行金融市场开放做出贡献。”2018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时,对香港的金融市场做出以上评价。
很难想象,20年前的香港,差点因为乔治·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大鳄”的“围猎”而崩盘。而这场载入史册的金融保卫战,以1998年10月26日港府正式公布战胜国际投机者而落下帷幕。当时,回归仅一年的香港得到中央政府的强大支撑而力保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和香港地区的强大金融实力。
如今,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优势下的国际化通道功能,以及成熟资本市场的稳健防火墙特征,为内地金融市场有序地改革开放打开风险可控的窗口,也为其国际金融中心拓展了空间。
香港金融保卫战
犹太人乔治·索罗斯在1980年代就让执掌的量子基金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1992年,他成功袭击英镑,迫使英格兰银行在亏损10亿美元后认输。从此,索罗斯也有了“资本大鳄”的称号。
1980年代末,世界制造加工业中心转移到亚洲,亚洲经济实现腾飞,由此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四小龙”和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四小虎”。
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泰国在1990年代初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直接导致短期资本的流入和外债的迅速增加,推动泰国股市和楼市不断走高,明显出现泡沫化。这让资本大鳄看到了机会。
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第二天,在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集中抛售泰铢的冲击下,泰国政府无力支付美元外债,不得不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降了17%,随即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亚洲“四小虎”都出现了外汇储备大量流失、资产价格崩塌和经济大幅衰退。
随后,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也出现货币贬值,亚洲“四小龙”相继失守,这都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由于中国对国际资本实施了金融管制,索罗斯决定袭击与人民币关联度最高的港币。
屋漏偏逢连夜雨。1998年1月,香港爆发禽流感,18人感染,其中6人死亡,全港陷入一片恐慌,特区政府扑杀130万只鸡,疫情前后持续半年。在这样的背景下,索罗斯对港币的狙击战在8月5日打响——国际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一周后,炒家继续疯狂出货,多空激战空前惨烈,恒生指数一路狂泄,总市值蒸发2万亿港元。
1998年8月13日,香港政府在朱镕基总理的支持下,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直接对抗,并十分强悍地宣布将“不惜一切成本,一定要将8月的股指抬高600点”。量子基金也不示弱,索罗斯在外媒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
8月28日,恒指期货的结算日。全天交易额达到了香港股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790亿港元!恒指期货最终以7851点结算。在上溯总共10个交易日中,香港特区政府动用了118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时任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
索罗斯大势已去,败局收场。香港市场逐渐恢复了元气,1999年恒生指数重回10000点以上,港府从股市中全部退出,还赚了数十亿美元。
20年来华丽转身
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胜利,一举稳定了香港金融市场,力保香港平稳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阴霾,“东方之珠”也终于在2005年彻底走出经济危机低谷。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融保卫战为经济管理政策制定敲响了警钟:此前的香港地区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相互依赖,这种经济体系在金融危机期间凸显出了其脆弱性;金融危机之后,香港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方向,提出了调整金融业的服务对象和业务领域、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调整服务经济体系的内部结构、降低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将香港发展成为多功能贸易中心,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香港制造业的竞争力等多种举措。
2004年2月25日,香港银行开始受理当地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这是中国踏出金融改革开放关键一步——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标识。起始于这一步,香港依托自身既联通国际又安全可控的离岸环境,已逐渐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2009年,国家又在香港推行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2010年内地与香港再度签订了备忘录,允许人民币如果不涉及跨境,可由香港根据当地法规和需求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自此,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大为扩展,涵盖了存款服务、贸易结算、财富管理、投融资等多元范畴。
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显示,香港离岸市场拥有海外沉淀的50%左右的人民币资金,人民币收付量在全球占比为70%以上,每日平均清算额逾9000亿元。
2014年11月17日,港交所鸣锣开市,启动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首次尝试——“沪港通”,随后,“深港通”“基金互认安排”“债券通”陆续实施。日益丰富的联通桥梁不断拉近着两地资本市场,既使内地更加开放,也令香港因为“北水”活力而强化了国际竞争力。
2015年4月15日,香港股市总市值达到5.12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证券市场。
2017年,香港的gdp总值达到3341.04亿美元,相比回归前1996年的1597亿美元累计增长了一倍以上。
如今的香港,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球金融中心”第三名,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东方之珠”,其金融的光芒日益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