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z6尊龙旗舰厅 > 正文

从“一五”到“十四五”:中国之治的密码-z6尊龙旗舰厅

日期:2021-03-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五年规划的具体内容、目标和手段可以变,但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王 煜


1955年4月4日,中共七届五中全会批准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决议》;当年7月30日,全国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五”计划。近70年来,中国共实施完成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五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展现着“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


第一个“五年计划”,诞生曲折效果卓越


  1953年,后来担任华北制药厂副总工程师的刘剑章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被推荐到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厂筹备处。这群年轻人很清楚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对国家意味着什么。

  当年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对新中国的重要性,是如今人们难以想象的。由于西方国家的禁运,1949年中国1瓶20万单位的青霉素,仅重0.12克,却相当于0.9克黄金的价格。在抗美援朝中,很多志愿军伤员因为伤口细菌感染无药可用而牺牲。因此,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抗生素生产大厂。

  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大中专优秀毕业生组成了堪称“豪华”的创业阵容。“用举全国之力来形容华北制药厂的建厂一点也不为过。”刘剑章回忆。

  工厂迅速建成并投产。1958年6月3日,该厂的第一批青霉素正式下线。售价曾数倍于黄金的青霉素降为几角钱一支,中国的青霉素不再严重依赖进口。

  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厂正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国156个大型重点项目之一。

  “中国已经有10%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中国还有大约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毛泽东在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这样讲道。新中国建立时,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九开”的基本国情。

  1951年2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已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以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状况。当年2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

  编制五年计划,是学习苏联经验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中共中央在《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中有清楚的表述:“为了加速国家建设,除应动员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人力和财力以赴外,必须加强国家建设的计划工作,使大规模建设能在正确的计划指导下进行,避免可能发生的盲目性。”

  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困难很多。旧中国留下的统计资料很不齐全,国内资源状况不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都缺乏编制经济发展计划的经验;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同时苏联援建中国的重点工程项目短时间无法确定……“一五”计划只能边计划、边执行,不断修订、调整、补充。

  “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而计划的正式文本历时四年之久、五易其稿,一直到1955年终于编制完成。

  1957年底,“一五”计划全面提前超额完成。“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兴起了一万多个建设单位,几乎每天都有新项目开工,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美国学者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价说:“‘一五’计划相当成功。就是同50年代大多数新独立的、人均年增长率为2.5%左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经验也是成功的。”


从“计划”到“规划”,变化与不变


  随后,“二五”至“五五”为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贡献;从“六五”到“十二五”,我国实现了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总体实现小康社会、再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均取得重大成果。刚刚在2021年全国人代会上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则拉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幕。

  从“一五”到“十四五”,有不少变化。

  “十一五”(2006年-2010年)开始,原来的“五年计划”名称变成了“五年规划”。一字之差,体现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变。它证明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可以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生产力发展。

  如今,五年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但在“六五”之前,全称中只有“国民经济”,并不包含“社会发展”。名称的变化,意味着五年规划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规划。它标志着我国已经注意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确定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五年规划又有一以贯之的连续性,实现了超大规模国家发展的统筹协调,确保了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实现了宏伟蓝图与具体目标的结合。

  编制一个五年规划通常需要10个步骤,历时三年。第一步,是对上一个五年计划的中期评估。此后还有前期调研、形成规划的《基本思路》、党中央《建议》起草、五中全会通过《建议》、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公众建言献策、衔接论证、征求意见和审批与发布9个步骤。

  正因如此,五年规划的编制,既体现了党的意志,又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从“一五”到“十四五”创造的奇迹,正是中国体制优势的集中体现。很多外国学者对中国的五年规划很感兴趣,把五年规划看成是中国之治的密码。

  历史事实证明:五年规划的具体内容、目标和手段可以变,但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记者 王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