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z6尊龙旗舰厅 社会 > 正文

走通致富路,跨越山海的乡村振兴故事-z6尊龙旗舰厅

日期:2021-10-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仍在路上,山海之间的真挚情谊,如美酒越来越浓。
记者|黄 祺


今年的国家扶贫日、国际消除贫困日前一天,10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关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文章中说:“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在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中,发达地区对口帮扶经济落后地区的方法取得了成功,如今跨入乡村振兴阶段,对口帮扶依然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2017年,上海市优化调整沪滇协作结对关系,安排崇明区整体结对帮扶临沧市8个区县,收到总书记回信的沧源县,就在崇明对口帮扶的区域。

  从此,东海之滨的崇明与西南边陲的临沧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对口协作关系,从产业、人才培养、医疗、教育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


农民富起来,要靠产业振兴


  保持着原始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境内,保护区内生长着大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亚洲象、孟加拉虎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沧源县班洪乡班洪村,正处于自然保护区内。


上图:边境村的振兴,体现出边民富、边疆稳的重要意义。摄影/黄祺

  守护好自然保护区的同时,村民们的致富路也要越走越宽阔。而与生态友好的蜂蜜产业,就是班洪村正在发展的重点产业。

  “沧源是一个非常宜居、宜游的好地方,气候舒适,年平均温度在18℃左右,四季如春。我们这里的佤鸡、黑蜜品质非常高。”在沧源县挂职的上海援滇干部黄荣站在班洪村南滚河蜂蜜加工厂旁,介绍这个沪滇协作项目的来源。

  每年2到4月间,南滚河山区生长在海拔1500到3000米山地里的米团花盛开,米团花因形似大米而得名,花是白色的,酿出来的蜜却是黑色的。这种佤乡独有的黑蜜,经过鉴定各方面指标与新西兰高级蜂蜜不相上下。

  好物产并非自然能变成消费者喜爱的好产品,沪滇协作项目的目标正是促成沧源优质的农产品走向市场,走通佤乡农民的致富路。

  班洪村党支部书记杨志良对蜂蜜产业信心满满,他介绍说,今年班洪村种了接近三百亩米团花,扩大黑蜂蜜的产能。


图:班洪村党支部书记杨志良对蜂蜜产业信心满满。摄影/黄祺

  产业做起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被吸引回到家乡。

  佤族小伙子杨艾少是90后,曾经到广东的一家电子厂打工4年,在大山外开了眼界。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杨艾少回到老家。此时班洪村在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下,村里要建设南滚河蜂蜜加工厂,正缺人手,村里的负责人找到他。如今,杨艾少成了南滚河蜂蜜加工厂的第一名全职员工。

  佤族姓名中带“艾”字的表示是家中老大,杨艾少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家庭贫困,弟弟妹妹年纪比他小很多,因此他早早地出门打工,供养弟弟妹妹读书。作为长兄,现在他希望回到家乡成家立业,同时还能照顾父母,蜂蜜加工厂正好给了他留下的机会。

  班洪村致富不只靠蜂蜜,当地已经有了一定的旅游业基础,通过第三产业引领第二产业的方式,班洪村要打造成为游客能游、能玩、能吃、能购物、能体验的魅力乡村。19岁的佤族青年杨伟,曾经在职业中学学习舞蹈专业,小小年纪,他已经在很多大城市演出。去年,杨伟也回到了家乡班洪村,他决定在家门口创业,做小吃生意,他的小吃摊就摆在“班洪四大嫂饭店”的旁边。杨伟说,游客多的时候,每月收入一万多,这比他在外表演赚得更多。

  20世纪60年代末,“班洪四大嫂”因为四位饭店大嫂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享誉全国。如今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绿色生态和“班洪四大嫂”红色景点,一起构成了班洪村吸引游客的旅游特色。

  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临沧小组组长杜新泽介绍,上海对口协作在发展产业上,充分考虑当地的基础条件因地制宜,有一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全产业链。“比如甘蔗产业,过去甘蔗榨汁生产蔗糖,榨完剩下的甘蔗渣,基本就废弃或者扔进田地里做肥料。上海援滇引进了一家上海企业,把甘蔗渣加工成可降解有机餐盒,现在已经拿到了美国、欧洲的产品订单。还有一些我们崇明具有优势的产业,如菌菇、清水蟹,都已经在临沧市有了合作项目。”


教育医疗振兴,提升佤乡幸福感


  四年来,崇明区共选派22名党政干部、164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临沧市挂职和开展帮扶工作;临沧市共选派52名干部到崇明区挂职锻炼、281名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专技人员到崇明区学习培训。

  沧源县民族中学是一所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学校,学校3000多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8%以上。学生多、规模大、硬件也不错,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

  在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的学校,2021年的高考成绩却给人惊喜。2018年前,学校高考本科录取率在11%左右,2021年,高考本科录取率提高到49%。

  “学校成绩的提升,与上海的对口援建密不可分,援教老师和我们本地教师一起努力,给这里的孩子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沧源县民族中学校长肖矢亘对《新民周刊》记者说。

  2018年开始,上海市崇明区各个学校的十位高级教师陆续来到沧源援教,现在担任沧源县民族中学校长助理和高二年级执行校长的王捷就是其中的一位。

  上海有着全国领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王捷老师介绍,上海援教老师一边亲自到课堂上教学,一边“带徒弟”指导当地青年教师,从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师德师风等各个方面影响当地教育。经过管理上的大胆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这些中考录取分数只有三四百分的孩子,高考成绩明显提高。


上图:上海崇明援教老师张英新与学生在一起。图片提供/采访对象

  王捷老师与沧源有着长达十多年的缘分。2007年,王捷老师作为第七批沪滇对口支教团的成员,在沧源县民族中学工作了一年。当时从上海到沧源的交通非常落后,汽车在山路上颠簸,王捷老师常常因为要呕吐叫司机停车。

  十年后,王捷老师再次收到了来自沧源的邀请。而这一次,援教老师团队要做的是提高当地教学水平。《新民周刊》在沧源县民族中学采访时遇到了上海援教老师张英新和李文彬,两位老师说,与上海的孩子相比,沧源的孩子淳朴、认真,但文化底子较差,有一部分学生甚至需要从小学阶段的知识开始补起。

  老师们在沧源的工作量大大超过在上海,白天上课,放学后与教师一起研讨,培养青年教师。可喜的是,援教工作开展近四年,不仅学生高考成绩明显提高,不少当地的青年教师也快速成长,成了其他中学盛情邀请的优秀人才。

  肖矢亘校长说,孩子们成绩提高了,考上大学了,作为老师最大的希望是他们成为人才后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样,地处边疆的沧源才会有持久的发展动力。

  医疗条件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沧源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影像科医生可以直接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专家申请远程会诊,上海的医生会及时与沧源的医生讨论,给出诊断建议。除了远程会诊,上海的医疗机构还提供了培训机会,让沧源县人民医院医生到上海学习。

  沧源县人民医院院长陶临伟介绍,2017年7月医院与上海儿童医院签署了上海儿童医院沧源县技术合作医院帮扶协议;2017年12月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签署了技术指导医院帮扶协议。几年里,200多例病例得到了上海专家会诊。此外,崇明区的医疗机构对沧源县人民医院也有各种方式的帮扶项目。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仍在路上,山海之间的真挚情谊,如美酒越来越浓。(记者 黄祺)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