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到“城” 有温度的张江-z6尊龙旗舰厅
阅读提示:作为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张江科学城对城市更新、产城融合、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探索,不仅对张江意义深远,更对浦东、上海,乃至全国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 | 王 煜
以前提到张江,人们总会联想到“张江高科”,那是一个科技园区,虽然“高大上”,但也有点交通偏远、生活不便。这样的情况正在迅速改变,张江将从“科技园”升级为“科学城”,形成以科创为特色的城市副中心。
随着《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得到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未来的张江科学城将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目标战略,总体转型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这里将变身为集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张江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留白”的蓝图更出彩
2011年上海市政府批复决定,张江高新区核心园的用地面积约75.9平方公里。而这次张江科学城的规划范围,总面积扩大到了约94平方公里;并且,为加强与龙阳路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地区的协调和联动发展,再外扩形成衔接范围,如此一来,总面积达到约191平方公里。
土地面积增长了,如何使用也有了新思路。“由张江高新技术园区转型为张江科学城,此次规划更强调科学城的科创能力,有多处空间预留,为科学城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项目编制负责人卢柯如此解读。
目前,张江科学城范围内已集聚了一批高校、研发机构、公共服务设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生物医药、信息通信等主导产业优势突出,高科技园区基本成形。但要转型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科学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的关键点之一,是提高创新要素的集聚度和创新能级,强化产学研合作。
为达成这个目标,张江科学城决定减少产业用地、提升教学科研用地的比例,为顶尖科研机构、研究性大学预留发展空间。以往传统的产业园区较多注重外向吸纳型的招商引资,较少注重人本,外功大于内功,缺乏对人才的黏性,从而向心力不足;现在的科学城则更加注重内生循环的“招才”“引智”“创商”“留人”,内外功兼备,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政府对张江科学城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张江科学城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教育科研用地比例不小于21%;进一步提高产业、研发、公共设施用地的兼容性和弹性。
安居才能乐业。根据规划,张江科学城将通过增加居住用地满足就业人口的居住需求。规划新增约920万平方米住宅中,有890万平方米采用租赁模式。当前,有限的土地造成张江房价不断攀升的现实,而科学城绝大部分新增住宅用地“只租不售”,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才的住房压力。
实际上,这样的思路,在“人才公寓”这个一直极富张江特色的案例中已经在实践。在这次的规划中,张江人才公寓也升级到全新的“4.0版本”。
张江人才公寓始建于2000年初,对于公司的归属地和纳税地在张江、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上海无住房的职工,提供价格低于市场而服务质量高的住房租赁,解决了许多张江人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了“工作在张江、创业在张江、居住在张江”的“小目标”。
当时的“创业公寓”总计476套,最小房间面积20多平方米,还有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不同户型,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张江的第二代人才公寓是“高科苑人才公寓”,它是针对入驻企业白领开发的酒店式管理的人才公寓,也是园区招商引资、聚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共由16栋小高层组成,可接纳约1000户租户入住,共可提供约400多个车位,1万多平方米商业配套。有五六种房型,推出不到一年就达到95%出租率。
以“天之骄子”为代表的张江第三代人才公寓配套完善,是全装修房,空调、热水器、油烟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可以拎包入住。公寓还与创意活动结合,更好地为青年人服务。
目前,在张江园区的核心区域,已经有9个人才公寓项目。随着孙桥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一期)项目启动,张江人才公寓4.0的面纱也由此揭开。项目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包括1.19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共1226套精装公寓,有小、中、大三种户型。
国际社区人才公寓项目积极响应张江科学城的整体定位,打造“小街区”:小尺度、多层为主、较高的建筑密度,开放的街区以及周边小商铺的设立,增加了周边居民的接触活动,增强社区活力。居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颇费心思,呈现出“街道-公共平台-架空步道”多级均布的样貌。架空步道增大居民活动空间,开放的布局使社区的整体形象更加自由有朝气。张江南区配套生活基地为社区居民的教育、交通出行等提供保障。
从“园区”向“城区”转型,张江科学城的一土一木,都充分考虑到产城融合、职居平衡的要求,预留了未来发展的弹性。
交通和生态全面升级
过去,张江曾被抱怨为“城市味道”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部和外部交通配套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张江科学城的规划中,强调建设更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今后,科学城将提升公交车的覆盖比例,公交出行比重达到50%以上。
科学城将依托轨道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结构,基本实现步行600米(10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未来,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达到中心城平均水平,实现张江科学城与对外交通枢纽、重点科研院所、城市中心形成45分钟快速便捷轨交联系。
除了现在已经运营的地铁2号线外,未来张江还将新增3条新的轨交线,包括南北贯穿张江的轨交21号线,沿中科路横穿张江中部的轨交13号线,以及从张江南部穿过的连接虹桥、浦东两大机场的机场联络线。这些轨交线路建成后,张江轨交线路里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2%,覆盖范围提升26%。
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正在张江科学城内推行,除了公共交通之外,张江鼓励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根据规划,园区将建设约400个充电桩停车位设施。
除了实现对外衔接顺畅,科学城也分区域、分类型加密内部的道路网及慢行通道,做到内部通达。
宜居宜业、生态优良才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城。为此,张江将全面改变原来产业园区的开发理念、开发方式,在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方面,构建良性的综合创新生态环境。
2017年9月2日,科学城的张江主题公园和孙桥中心绿地在同一天正式开门迎客。这两个新公园,不久前还是“五违”集聚地,环境脏乱差。比如,孙桥中心绿地原来是一片由违建形成的私人农庄,在拆违前,一般张江居民不能入内。而现在,它们成为“城市客厅”。
张江主题公园一期建设总用地面积为 36730平方米。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打造张江地区的新地标:在最大限度保留现状、延续场所精神的基础上,以富有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展现张江科学城特色,带给居民与现状水系结合的湿地体验,让他们在城市中感受绿洲。
除此之外,被称为浦东母亲河的川杨河横穿张江,未来川杨河两岸将进行空间改造,以绿化为主,增加体育休闲设施,设置丰富连贯的滨水绿地广场和小尺度园林,并结合生态绿地、滨水绿地和道路绿带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
171亩的川杨河生态绿廊、137亩的新丰绿地、60亩的长元绿地等三块大型绿地也在加快建设中,预计2017年年底向居民开放。科学城还将在北部建设一座全新的技创区公园,同时吕家浜绿地、申江路新增绿地、金科路—华夏路街头绿地也将相继开工。
打开张江地区水系和绿化示意图,人们会发现河浜纵横交错;已有的北侧张家浜和西侧北蔡楔形绿地、东部外环绿带和生态间隔带、南侧生态保育区,如果连接起来,就能形成环绕科学城的林带,实现“森林绕城”。
规划指出,张江科学城将保护并恢复现状水网肌理,形成“三纵多横多网”水系网络;构筑以生态绿地为基底,以外环湿地公园为核心,以各级水系和滨河、道路绿带为骨架的水绿生态系统。这样的建设,为科学城的居民提供宜人的休闲活动空间,也是落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发展导向。
有温度的活力之城
张江在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过程中,曾对标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新加坡的纬壹科技城等地。综合考量下来,纬壹科技城的特色似乎更靠近张江科学城的发展目标。
纬壹科技城是一个汇集研发、创新和实验平台于一体的创新热点。那里最鲜明的旗帜是“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一体化的活力社群”这种新园区概念。“一栋建筑就是一个创新社区”,更注重人本、和谐和循环的因素,把各类科技人才、科研专家和企业家都集中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的工作、交流、生活和娱乐的空间。
对产业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从科技研发角度,纬壹科技城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研究平台;从商业化角度,它是连接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从普及科技和教育的角度,它是一个科普平台。
从现在的规划来看,张江科学城的规划脉络确实与纬壹科技城高度吻合:与国际环境接轨,以科创为特色,集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城区。
张江科学城将配套多元、均等的公共服务。比如,结合轨交站点构建社区生活圈。针对居住、科研、商务与产业社区不同需求,细化九项社区设施配置要素和标准。结合科学城南部的国际医学园区,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形成南部城市公共活动核心区。
其中,科研与商务社区,重点增加日常体育健身及创业培训、婴幼儿托管设施等,落实近期建设的基础教育、国际学校、国际医院选址,并依托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集中设置科学会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具有影响力的高能级文化体育设施。
在规划中,科学城鼓励各企业各单位打开围墙,将“道路”转型为“街道”,激活城市交流功能,结合川杨河、智慧河、未来岛等水网绿地,营造丰富的公共交往空间。
为了营造富有地域魅力的城市文化,科学城还将修复张江老街特色,保护横沔古镇格局,将浦东水泥厂改造成科学城文化创意地标。
世界一流科学城,应该是人和企业生存、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空间。这个空间当然不能只是一个硬件,而应该是一个软硬实力结合的综合体。所以在未来,科学城软实力才更该受到重视。科学城在文化要素、价值观念、商业氛围、开放力度、舒适程度、创新环境、平台搭建、智慧管理等方面需要具有高水平,才能真正做到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必须既有政府的介入,也有市场的配置;能否成功,取决于政府介入与当地资源禀赋的契合程度,以及与城市、园区自身模式顶层架构的关联度。
“张江科学城”规划的提出,从顶层设计层面,做了勇敢的探索。
而这些并不遥远。张江科学城已经在落实“四个一批”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一批重大科学设施项目——上海光源二期、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超强超短激光、活细胞成像平台、李政道实验室等;一批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张江科学会堂、人才公寓、未来公园等;一批生态环境项目——川杨河、智慧河两岸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轨道交通13号线、龙东大道快速化等。到2020年,科学城将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框架。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袁涛在2017浦江创新论坛企业分论坛上的致辞中表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开启了张江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实际上,作为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张江科学城对城市更新、产城融合、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探索,不仅对张江意义深远,更对浦东、上海,乃至全国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