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z6尊龙旗舰厅 社会 > 正文

让教师职业充满荣誉感-z6尊龙旗舰厅

日期:2017-12-0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如今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更多专注于促进教师专业领域的发展,打造更多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传承给更多人,让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能让更多人尽快分享。
记者|姜浩峰
 
     “我经常回顾自己半个多世纪前所接受的教育,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期的教师心存感激。我长期在区里工作,深深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对中小幼教师充满感情。”钱景林言犹在耳,不觉又是三年多时光过去了。
  作为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第四届理事长,钱景林和他的同事们正迎来该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的日子。
  三十年秋去春来,三十载上海市园丁奖,让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们更有干劲,也帮助上海的基础教育基础更扎实,成绩更突出。基金会所设上海市园丁奖等奖项,不仅在上海普教系统尽人皆知,在上海市来说,也已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目前活跃在全市教育管理、教学一线者,特别是骨干教师,许多人都获得过上海市园丁奖。
  “当年,我们基金会设立园丁奖,对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建设起到了作用。之后,我们设立的一批奖项,让大家感受到了自己的职业是充满荣誉感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骏修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如今,上海的基础教育世界瞩目。
  2009年和2012年,上海连续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三方面的两轮测试中蝉联榜首,15岁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成绩稳居世界第一,引发持续关注。不久前公布的“教与学国际调查”(talis)中,对上海师资质量评价之高引人瞩目。沪版数学教材直通英伦,上海教师赴英“支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如今的背景下,作为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工作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坐在陕西北路500号略显局促的一间办公室内,李骏修向记者坦言,如今的基金会,更多专注于促进教师专业领域的发展,打造更多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传承给更多人,让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能让更多人尽快分享。
 
让教师职业充满荣誉感
  戴一副半新不旧的半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站在记者面前的王懋功一口吴侬软语,一派儒雅之风。面对摄像机镜头,他迅速转换标准普通话说道:“在我的教师生涯当中,我获过很多奖,其中有两项奖我印象特别深。第一项是上世纪80年代基金会首评中小学教师的园丁奖,我是第一批的园丁奖获得者。第二项是1993年基金会首评上海市优秀教师标兵,我也非常荣幸获得了这个很高的荣誉。”
  1954年生于上海的王懋功,大学读的是物理系,从一线教师到成为徐汇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站长、徐汇区教育局局长,直到成为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时光流转,如今的王懋功依旧非常看重三十年前所获得的上海市园丁奖,将之称为——“很高的荣誉”。在他看来,三十年来,基金会的各种奖项已经成为上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心目当中特别具有含金量的奖项。
  如今,王懋功已不再担任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他成为了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从“领奖人”到“发奖人”,王懋功认为,上海市园丁奖和优秀教师标兵两项荣誉,对他一生的发展影响很大。“我想我和很多教师一样,如果没有获奖,一个教师的责任感也会促使我很好地做好教师工作,但是获奖以后我的责任感就更强,可以说有了一种事业感,就是说我的工作被国家和社会认同,能感到这份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此,我感到了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自己应该对得起这两个奖项,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王懋功所获首批上海市园丁奖之前的一些年月,我国教师的平均收入、社会地位等等都是偏低的。
  “如果让教师整天为菜篮子、房子、孩子奔波,他们就不能全心全意搞好教育工作。现在小学教师不安心,师范院校招生很困难,大家不愿当教师,这是很大的问题,比工农业减产还要厉害,比天灾还要厉害哟!”这是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老人于1986年发出的感慨。当年的教师节,亦即第二届教师节上,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成立,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名誉校长的苏步青出任副理事长。转年,到了198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当时的市顾问委员会主任、原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出任理事长,苏步青任名誉理事长。
  当时有不少经济、金融单位的领导请陈国栋去当董事长,或者挂个顾问头衔,都被陈国栋一一谢绝。他明确表示,什么职务也不担任。但对于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一职,陈国栋则说:“另当别论。”
  一方面,担任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的前国家副主席王震打电话给陈国栋,请他筹建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并担任理事长;另一方面,陈国栋退下来后,只愿意做一件事——去做有利于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工作。
  现任基金会副理事长史国明在市基金会兼职、专职工作了近三十年,几乎亲历了基金会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在他看来,1980年代中期,教师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甚至面临队伍不稳的问题,但之前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加之教师节的诞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尊师重教的热潮。“基金会应运而生,它集社会之力,兴千秋大业,大张旗鼓地开展尊师重教工作。”史国明对记者说,“基金会初创时的五年,可以说是发展很好的时期。”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是上海市委原第一书记陈国栋创造的。由此可以看出当年上海的主要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任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现为基金会顾问的夏秀蓉如此说道,“当时社会上普遍感受到了教师的困难,基金会的成立,奖掖先进,确实功效显著。”
  胡正昌,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2005年到2014年担任基金会理事长。他告诉记者,在基金会成立之初,园丁奖那笔奖金相当于普通教师近三个月的工资,确实在经济上对获奖教师有不小的帮助。“这是在还一笔历史的欠账。”胡正昌对记者感慨道。
  至于资金来源方面,基金会可谓动足脑筋。
  为了募集资金,在基金会筹备阶段,陈国栋亲自出马。他想,自己刚退下来,要宣传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请各方鼎力相助,不能靠借助行政手段的方式,而要靠用真情去“化缘”。一封封深情款款的信,飞向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和工青妇负责人。当时上海许多系统、单位的负责人都是陈国栋的老部下。他们被陈国栋执着为教师服务的精神打动。于是,一场筹措资金的大会得以召开。
  开会那天,座无虚席,所有被通知到参会者无一请假。会上,陈国栋语重心长地说:“要面向祖国的未来,用战略眼光和实际行动支持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鼓励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这就是我们成立基金会的根本目的。”陈国栋甚至动容地说:“现在国家经济有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请各位来,就是请大家想办法,群策群力筹措基金,共同把这件事办好。”
  在那场募集基金的大会上,散会之际,陈国栋向所有与会者拱手,道:“拜托,拜托!”
  “当时,上海市财政比较困难,时任市长的江泽民亲自批准从有限的市长基金中给我们基金会拨款20万元,作为第一笔捐款。以后,经政府各部门的资助、社会各界募集、企事业单位捐款、文化教育界人士义卖义讲和港澳爱国人士的捐助,以及市教委和原市教育局的支持,共募集基金5000余万元。”史国明告诉记者。
  随后曾经发生的场面,譬如基金会募集到资金后,用麻袋装着钱背到银行,往事历历,仍时时被长期在基金会工作的老同志们念叨。“无论当初还是现在,可以说,基金会都面临着募集资金有困难,保值增值有风险的局面。”胡正昌说。
  经过三十年发展,如今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累计增值近1.5亿元,用于各项尊师重教活动1亿元之多,现有净资产近1亿。
  曾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的陈正兴,如今亦是基金会顾问,他说:“我们基金会历任领导,始终记着上海市委老领导陈国栋留下的那几个字——开拓、求实、奉献、服务、廉洁。有一阵子,社会上流行评奖大操大办,很是闹猛,但我们基金会仍旧很淡定。”按照既定方针评奖、发奖,最终的收效是——三十年来,园丁奖等基金会所设奖项,成为上海教育界一块块响当当的牌子。尽管如今各单项奖奖励金额大多小于教师平均月工资,却依然成为上海教师们非常认可的奖项。
  2014年,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时,时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曾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成立以来,致力于表彰奖励优秀中小学幼儿教师,并帮助许多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激励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现为基金会顾问的袁采则对记者说:“三十年来,上海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改变了当年社会上存在教师地位低、待遇低的问题。这三十年来,基金会紧扣主题,围绕上海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工作。如今,上海基础教育师资的素质、社会地位、所获得的尊重,都达到了历史上较高水平。我觉得,基金会功不可没。”
 
推动一流基础教育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有一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亦恰恰是于漪一生的写照。作为基金会顾问,现年88岁的于漪于今年4月8日来到上海展览中心。于漪此行,是参加“海派名师汇”系列丛书《一生秉烛为教育》而来。
  这本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共同出品的文集,真实地讲述了于漪、袁瑢、仇忠海、顾泠沅、何金娣、恽昭世等几位上海普教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故事。尽管他们的主要工作经历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立足的岗位也有差别,但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来诠释好老师精神和风骨的故事,则超越了时代,成为了当下与未来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的楷模。
  如果说基金会成立之初,旨在通过物质奖励的手段,提高优秀教师的生活待遇,让他们安心岗位,踏实工作,那么,如今的基金会,正在不断拓展自身的工作领域。李骏修称:“今后我们的工作注意力:一方面集中在评优奖教方面;一方面集中在讲好教师故事方面;另一方面通过资助培育,用我们的基金,用我们推出的项目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成长。”
  于漪在新书发布会现场说:“为我们拍片、做书,是组织和同行对我们的关心和认同。”当然,《一生秉烛为教育》一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止于此。其所记录的几位教师,可以说是上海教育界方方面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某种程度上说,这恰恰是在做推动上海一流基础教育更深度的工作。
  总结经验,是为了开辟未来。
  譬如仇忠海,从1984年开始做校长,三十多年来,改变了三所学校的面貌。特别是他1994年到七宝中学任职以来,以其独特的人格力量,带领全校教职工,开拓创新,科学管理,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办成了沪上名校,成就一段普教传奇。
  与仇忠海不同,顾泠沅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在远郊青浦工作,历任上海市青浦县莲盛中学教师,青浦县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教研室主任、副校长等职。他曾经坦言,到青浦之初,对当地教育质量颇为不满。但顾泠沅并不逃避,他扎根在青浦,主持了长达十五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顾泠沅组织的教改实验小组,根据农村教育实际,有效提高了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如果未来上海多出几个仇忠海、顾泠沅般的人物,无疑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更有利于达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一生秉烛为教育》中还收入了曾任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的袁瑢老师的故事。袁瑢老师一生专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验、研究与改革,在丰富的实践当中,她总结了“细、实、活、深、严”的袁氏教学法,这五个字已融入上海市实验小学其他科目的教学实践当中,堪称这所百年老校之魂。尽管因年龄和身体的原因,袁瑢没有来到新书发布现场,但她委托如今的上海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徐进前来,向基金会表达谢意。
  《新民周刊》记者了解到,在编书的同时,基金会还在完成大型纪录片《教师》的拍摄。这部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和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联合发行的纪录片,其第一部6集摄制工作已全部完成,2016年教师节期间,以“修师贤,善师德”“大师小事”“名师访谈”等为题,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点击人数达800余万人次。
  在袁采看来,纪录片的拍摄,更弥足珍贵之处在于——为当下乃至今后的上海,留下有关上海教育的珍贵影像。
  在《教师》拍摄过程中,摄制组曾对病榻上的袁瑢老师进行访问,留下了袁瑢的音容笑貌,以及对袁氏教学法的理解。今年8月23日,94岁的袁瑢老师与世长辞。
  夏秀蓉认为,如果未来上海要筹建教育博物馆,那么,类似对袁瑢老师人生最后阶段的采访,这样的绝版影像资料,就该纳入收藏范畴。
  出书、拍摄纪录片,史国明认为,这都是拓展基金会的工作领域。
  陈正兴说:“基金会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设立过许多奖项,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职校教师的园丁奖,到专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设立的奖项,再到专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教师设立的奖项,不少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记者亦了解到,基金会所设优秀教师标兵、学校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校长、模范班主任、优秀少先队和科技辅导员、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体育艺术教师、优秀后勤工作者、十佳中青年优秀幼儿教师、优秀师范毕业生、校外教育先进个人,如此等等,覆盖面之广,让人受鼓舞面之大,在国内来说,堪称走在前列,确实振奋了整个教育系统人心。
  顾泠沅曾称,自己之所以能够长期在远郊青浦奋斗,身在‘角落’却可以静下心来咬定青山,离不开团队的支持。顾泠沅说:“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远,所有人细节性的努力,加上少数人全局性的工作,决定了青浦教改几十年的成败和得失。” 
  青浦如斯,窥一斑而见全豹,上海推动一流基础教育,基金会当然要表彰教育管理、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但绝不会疏忽其他从事基础教育的优秀者。按照李骏修的说法,教师队伍就犹如一支军队。“打仗的时候,不仅野战部队要发挥重要作用,也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包括后勤保障、医疗部门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李骏修说,“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但对许多部门、领域的鼓励与嘉奖,不是政府部门完全能够顾及到的,我们基金会就要拾遗补缺。”
  基金会自1992年首创尊师重教奖以来,就开始把奖励工作推向社会,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诸如评选青少年保护和社区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好家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等,对全社会关心基础教育,起到了大力推动的作用。
  在李骏修看来,如今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又站在了历史的重要关头。“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党中央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我们基金会也要在新的时代有新的作为。从展望的角度看,我们当然还是首先做好评优奖教工作,要让上海基础教育的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李骏修说,“我们要不忘初心,继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文化,多讲教师故事,使得上海基础教育界敬业、爱生的传统正能量能够更好地传递给青年一代教师。同时,以名师在讲坛、新秀在课堂等项目为引领,更好地推动上海基础教育发展、进步。”
  奖教三十载,尊师谱新篇。未来的上海基础教育,一定会更美好!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