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s1, 现在的年轻人这样交朋友-z6尊龙旗舰厅
虽然2021年才过去7个月不到,但是“yyds”(永远的神)显然已经提前预定了本年度网络最热词,可能没有之一。
很多第一次听说这个缩写语的人都好奇,它出自何处?其实,早在3年前,一位游戏主播就在直播中喊了出来。当天,这位游戏主播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上正播放一场电子竞技比赛。他穿着白色t恤,头戴耳机,脸庞微微有点发胖。比赛慢慢地走向白热化,一位叫做“乌兹”的中国选手打出“超神”操作后,主播先是自顾自地鼓掌,然后振臂高呼:“乌兹!永远的神!”他太激动,以至于喊得有点破音。
游戏主播、电竞比赛、“永远的神”,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在今天的网络时代酝酿出一个完全出圈的“梗”——yyds。现在只要人们打开社交媒体,在那些热门文章与评论中,“yyds”变得随处可见。紧随其后的,还有“u1s1”(有一说一)、“yygq”(阴阳怪气)等缩写语,同样经常出现在如今的互联网上。
就在很多不熟悉的人们为这些网络缩写语困惑时,那些每天高强度网上冲浪的z世代,已经在各种场合与语境下翻来覆去使用它们。“yyds”虽然只是一个缩写语,但对于某些z世代而言,又不止于简单的词汇,这无形中成为他们一种划分“圈层”的手段。
一方面,有数据显示,z世代比以往的80后、90后更加孤独;另一方面,更孤独的他们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交新路径。不难看出,自出生就处在“赛博时代”的这批年轻人,似乎天生自带“网络感”,并以此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社交语言与形式。
没有一种流行语永远年轻
每一代年轻人,都会有自己所处时代极具风格的流行语。这些过往的流行语出现,有偶然因素,亦有时代本身的特质。在这一点上,如今这些缩写语式的网络流行语在z世代当中广泛传播,不算什么新鲜事。
但它们又有所不同,尤其是从传播范围上来看。今天伴随着社交软件与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流行语纷纷跳出了原本产出它们的圈子。之前,这些缩写语可能只会出现在b站等z世代高度聚集的空间,但现在打开任何网络视频,只要有弹幕和评论的地方,似乎都有这些词汇飘过。它们在全网出现的频率之高,让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今年6月24日,拥有145万微博粉丝的知名汉字博主@王左中右,发表了题为《你们那好好说中文得判几年》的文章,来批评这种追捧网络热词的现象。“你越潮流,你就越土。你越网红,你就越俗。你越说‘绝绝子’,以后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只会一句‘绝绝子’。”在文章结尾,他直接表达了对网络流行语的厌恶。
这个话题随后引发网友激烈讨论,超20万网友点赞其观点,该博文下留言超万条。持赞同态度的网友表示,“绝绝子”之类的网络热词无法传达汉语之美,越用热词其实越俗气。
另外,也有人在传统汉语的基础上,指出了更深层次的担忧:流行语的使用阻碍了公共讨论。具体来说,当语言丰富性丧失,网络空间被大量同质化的流行语占据,这可能会导致公共讨论和公共理性的缺失。摆事实、讲道理等正常的讨论步骤,现在动辄被“带节奏”“yygq”“夹带私货”等词中断。换言之,不管是不是在网络空间发表正经的意见,现在往往以被人视作“带节奏”而匆匆结束。
更有甚者认为,正是现实已经干瘪下来,变得千篇一律,年轻的z世代才急于通过网络上的流行语来建立自己的认同感。
然而,面对z世代将这些原本小众的词语传播开来的趋势,也有相关学者认为这种传播是有必要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蕾副教授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到:“对流行语来说,传播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一种语言形式被反复提及、引用,势必会带来关注度,也会被更多的人认识、熟悉,甚至使用。但是有趣的是,对流行语来说,流行意味着即将过时,因为新词新语的更替是一直在推进的,所以今天的流行不代表它就能继续留在词汇系统里。”
张蕾引用十几年前在“90后”当中非常流行的“火星文”作为例证。她指出,十几年前出现过的“火星文”曾经让各阶层如临大敌,但最终烟消云散。当时和如今类似,有很多外力在限制和管控“火星文”,可最后其实不是靠政策和规划的力量“消灭”了“火星文”,而是因为词汇系统的发展更替和使用者们的使用热情下降造成的。
所以,被张蕾视为“新兴网络字母词”的“yyds”,并非意味着“危害”,相反“它们体现出的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语言表现特征,而且很有代表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永远的神,并非没有终点。面对如今z世代建立起的新一批网络流行语,“如临大敌”更是大可不必,因为没有一种流行语会永远年轻。
“无聊的”微信与“花样多”的qq
从语言再到工具,在这届z世代年轻人眼里,微信俨然是一款“长辈应用”,是他们移动支付的工具。相比之下,他们是“回归”qq的一代人。
从1999年oicq诞生至今,腾讯qq这款“古早”的软件已经整整22岁了。然而,这款社交软件如今正在焕发着新的活力,95后、00后为主的z世代成为其主力用户,并为其贡献了不俗的经济价值。
就在外界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月活用户超过10亿的微信身上时,qq其实也在近年来发生了很大改变——通过不断迭代更新,满足了越来越多年轻用户的需求,如推出了直播、资讯流等内容功能,以及厘米秀这样的产品功能,同时qq在ui设计、表情包定制等方面,都在为年轻人量身打造。
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0年度大报告》显示,虽然微信月活跃人数已经超过qq,但z世代人群中,使用qq人数占比依然高于微信。对这批更加纯粹的互联网原住民来说,qq在他们的童年和青春占有更大的比重,对qq的归属感强于微信。
这一点也得到了z世代的认同。出生于2002年的绕北(化名)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自己和身边的好朋友更倾向于将qq作为日常社交软件,而微信更多的只是通信与支付工具。
当被问及这背后的原因时,绕北直接发来了如今微信与qq的用户界面截图,以此作为一种直观的对比。能够看到,微信白底灰字的界面简洁、干练,但这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就是“无聊”和“没有花样”。
“qq的个性化设置和附带应用都很多,还有不少可以增加使用趣味的功能。比如每个人都有聊天标识‘小火苗’,还可以给不同的好友关系设置相应的字符。”绕北表示,每当用户之间连续聊天持续一周时,就会在自己的通讯录中看到对方名字后面出现了“小火苗”。而随着聊天持续的天数越长,“小火苗”就会烧得越来越旺盛。
另外,在小程序接入变得愈发重要的今天,qq上同样能够打开很多小程序。这在绕北和她的朋友看来,“除了微信支付,微信有的功能qq基本都有,但qq有的,微信很多都没有”。
如果要追问这种对于社交软件的细节与体验更加重视的原因,则离不开z世代与生俱来的“网感”。很多z世代从出生起,其成长就伴随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科技的发展。这种时代特征,也形成了z世代人群独特的社交沟通和情感表达方式。
因此,他们对视频、颜文字和表情包这类互联网社交情感表述方式深有共鸣,图像表情符号已经成为体现他们独特话语体系最直接的方式。这也意味着,有时候比起纯文字,他们更青睐于通过图像与表情结合的方式,在社交软件上呈现自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图像和表情包这些细节做得更丰富的qq,能够牢牢地抓住z世代。
更爱陌生人社交
qq上社交“黑话”不断,以及传播越来越广泛的网络流行语,这些现象都指向了一个关于z世代的社交趋势:他们比以往的年轻人,更需要社交,尤其是陌生人社交。
根据《腾讯00后研究报告》数据,2020年中国城市家庭平均生育子女个数达0.94 个,明显低于1990年的1.55个。此外,00后休息日参加课外班的平均时间是90后的三倍。课业负担更重,独生子女比例更高,这些从根源上导致z世代孤独感更强,社交需求更为强烈。
z世代的社交其实很特别,很多当代年轻人都自嘲“比谁都社恐”,和陌生人同处一室总是尴尬无比。但同时,他们也极度渴望社交,不论是剧本杀还是王者荣耀,甚至是买个盲盒都可以从中衍生出社交行为。
根据酷鹅用户研究院数据,95后在内容社交(118)、泛娱乐社交(119)和陌生人社交app(114)的使用情况,均明显高于即时通信app(102)。基于此,诸如陌陌、soul等一众主打陌生人线上社交的软件才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并已然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这些头部平台的带动下,陌生人社交也终于摘下了“小众”“不正经”的标签,逐渐被大众接受。
对于z世代来说,现实生活已经不能满足其多样化的社交需求,所以基于互联网衍生出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社交方式。而基于这些林林总总的社交方式,那些为“孤独患者”们提供社交机会的陌生人社交平台,才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
这种更爱陌生人社交的趋势,也转移到了z世代线下的交往中,于是客观上促成了近年来国内剧本杀行业的迅速壮大。在这个深受z世代喜爱的游戏中,每个剧本都有故事情节,玩家可通过年代、主题、故事情节等类型,加上各自演绎,最终达到寻找真相、查找真凶的目的。
可以说,线下剧本杀所具备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与丰富多元的内容,正好迎合了如今z世代普遍存在的社交热情。相比以往的社交方式,剧本杀对于年轻人而言有着更高的参与度:ktv本身没有以前流行,在z世代看来像是“长辈社交”,更别说碰上所谓的“麦霸”;密室逃脱又很难像剧本杀这样持续几个小时,而狼人杀每轮都有人出局,这些都比不上剧本杀的持续性体验。
今年6月,美团《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预计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其中45%的消费群体在25岁以下。
2019年,剧本杀爱好者亓亓(化名)在自己的母校四川大学旁边开了一家剧本杀店,当时打算以学校里年轻学生作为主要的客户群。但没过多久,便遇上疫情不得不歇业。等到恢复营业后,最靠近自己店的校门却封闭了,这使得来店里的川大学生大幅减少。即便如此,亓亓告诉《新民周刊》,如今来到店里玩剧本杀的人群中,z世代还是有将近40%。“现在确实有很多人,想借助剧本杀交友。”亓亓说道。在她看来,剧本杀毕竟不是一种高频消费,单次耗时长。如果想要一直玩,便会有和陌生人“拼单”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对于在社交中格外重视划分“圈层”的z世代而言,在桌游店认识的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陌生人,或许更容易走进同一个圈层中。并不算宽敞的剧本杀场景内,就这样折射出z世代典型的社交新世相:陌生的场景内,一帮年轻人通过统一的语言、相同的爱好,很快地与原本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相谈甚欢。(记者 王仲昀)
链接:z世代标签画像
1.消费特征:
敢挣敢花,即时满足。随着线上支付平台的推广,银行卡里的钱好像不是钱,只是手机里存在的数字。z世代更愿意为知识付费,为喜欢的东西花钱。比如开通视频会员,购买游戏手办。
2.社交特征:
垂直圈层,注重人设。越来越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推荐算法的应用,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圈子里。 如微博超话,豆瓣小组等。
3.学习特征:
弹幕交流,社交学习。比如“罗翔说刑法”系列视频在b站掀起的全民学法热潮,大家纷纷在弹幕中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4.阅读特征:
短平快浅,专注不够。阅读更加碎片化,轻松化。更多地阅读微信推文,今日头条或微博帖子,很少能够专注地阅读完一整本专业著作或经典名著。比如很多人沉迷于网络小说。
5.游戏特征:
养成系剧情,沉浸式体验。在观感上注重美术设计,对游戏画质的精细度、卡面立绘的美术风格要求较高。在玩法上,注重剧情设定。更偏爱拥有完整的虚拟背景,围绕多角色展开的故事,以角色养成和类似轻小说的剧情为核心。比如“阴阳师”、“旅行青蛙”和“光遇”等。
6.生活特征:
宅在家里,熬夜养生。买东西用app,吃饭选外卖,社交用手机,工作在钉钉,互联网的普及让生活更便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z世代出门的次数。熬最晚的夜,喝最冰的可乐泡枸杞,是z世代的快乐时间!
7.出游特征:
自由随意,注重内涵。不管是高铁2小时旅行圈还是房车露营出游,讲究的就是自由随意,灵活安排。不管是文创汇、艺术展还是寻美食,要的就是其中的文化内涵。
8.精神特征:
佛系躺平,间接焦虑。z世代虽然出生于日渐富裕的时代,但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肩负着长辈更多的期望,面临着同辈更大的竞争。面对压力,z世代会焦虑,也懂得进行自我调节。积极反抗内卷竞争,但也从不放弃自我。资料来源:《z世代定义与特征——青山资本2021年中消费报告》(整理 杨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