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90后大学生怎么看导师-z6尊龙旗舰厅
阅读提示:导师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德才兼备,不过,人无完人,当二者非得取一时,90后们的一致回答都是——人品第一。
记者|周 洁
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一直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师道之不存”似乎也成为了老生常谈。
导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是否真的已经到此剑拔弩张之地?为此,《新民周刊》记者采访到国内多所高校的90后研究生,管中窥豹,借此拼凑出一幅90后所经历的师生关系简谱。
90后怎样挑导师
在学校里,导师被学生们分成几等。如果你的导师有名有实力,可以增加你履历的厚度,甚至某种意义上说,毕业论文也已经搞定了一半,毕竟名师出高徒嘛;而一个上升期的导师,可能手上的资源没有那么多,却可以花更多时间督促你,你跟老师的关系也会更紧密……可以说,学校的导师成百上千,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导师,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导师如此重要,选择导师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90后的研究生来说,利用手上所有资源对未来三年的导师人选有个基础了解,自然也是开启研究生阶段的准备工作。
去年刚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小榕同学告诉记者,导师就是学业的引路人,“好的老师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发现兴趣点和确定研究方向”,在许多重要节点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决定跨学科读研后,她先是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论文等了解到学科方向比较权威的老师和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再通过网络社区、向学长学姐咨询等,大概做了几个月的研究,心里大致有了数以后,最终确定了现在的老师。经过这么细致的调研,小榕后来跟导师的关系很不错,与同学、老师常常一起聚餐之外,有机会还会到导师家里小聚,相处如同亲人。她还透露了一个心得:“选择同性别的老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麻烦。”
90后成长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微信、微博、人人网让“六度人脉理论”得到了最好的发扬,报考之前了解老师并非难事。不过,也有“佛系”的90后对此并不在乎。
北京电影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小艺就表示,入学之前对于导师的作用不算太了解,“从前也听过一些读研的朋友把导师叫做‘老板’的,但一直想象不出给老师打工是什么样,觉得应该大家就是夸张了。”尽管小艺没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但她幸运地碰上一位为人正直的导师,“虽然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不太过关,对言语犀利的导师又敬又怕,但能感觉到他内心还是关心你的。”
总之,在90后的研究生们面前,愿意提前了解导师的不在少数,但也有不少人秉承的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生活哲学,毕竟跟导师相处,不是靠彼此的一纸简历,也需要日常中的互相磨合。
碰到“狼师”,90后会……
如今高校中教师的中坚力量,多为60后、70后,而学生,则大部分都是90后,代沟不可避免。在老一辈教师看来,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各自身份角色不同,该端着就要端着。而对于如今的90后来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们的口头禅,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作为朋友,大家一起相伴前行。
真的是这样吗?
恐怕90后也是很多元的。
如今已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小舞,就是一个传统的学生形象,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也愿意遵守师生间的尊卑关系。在她看来,老师就是负责抓学习,适当关心学生的难处,学生有学业问题主动求教。据她回忆,在她的硕士研究生阶段,老师虽然跟她关系亲近,但并不会在生活上过多地干涉,实在忙不过来,也曾让她去做一些贴发票报销的杂活, “我觉得这种活基本可以接受,毕竟我自己平时麻烦老师的地方也非常多,我能帮老师做点事也正常,而且做事的过程中老师经常给开小灶。”小舞说。
对于最近发生在国内的几起师生新闻,她也有所耳闻。“导师应该是学高身正,但是有的老师做不到,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事情,学生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在她看来,有问题的导师一般都会有针对性地欺负某些同学,比如软弱的、社会经验少的、贪图一时利益的、感情经历少的等等。她说,父母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教育,现在媒体也很发达,学生心里应该有数,如果是自己碰到这样的导师,一定严词拒绝,绝不会做任何让步。
理工科的在读博士小海就没有文科学生这么自由了,因为理工科的论文大多需要数据和图表,不在实验室工作是做不出来的。小海在入学的第二年就接到了老师给的一个项目,做项目的同时也需要写文章,过程中不仅可以攒点人脉,也对科研中较前沿的内容和国内外进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同班同学周末大多都是在实验室度过,寒暑假也得贡献一半的时间给实验室。”小海的导师是学界已有名气的“大拿”,资历老,人脉广,培养学生有一套心得,不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小海的导师并不算严厉。说到这两天火热的师生新闻,小海觉得离自己很远,如果真的遇到了,他表示自己一定“赶快退学保平安,生命是第一位的,损失个三五年的时间也无所谓”。
不过,不是每个90后都这么幸运。小榕告诉记者,她有个要好的朋友就跟导师就闹得很僵。“朋友老是感到导师的手有意无意触碰到她的身体,挨得很近,我朋友立马跳开,后来导师也就收敛了。” 后来,两个人真正开始交恶,是导师在毕业仅剩几个月时要求她换题目,内容则是他自己的课题相关,时间根本来不及。小榕的这个朋友毕业以后,还收到过老师的短信,要求她继续帮自己干活。 “这就是这个老师师德师风有问题。”
“退学保平安”,是记者采访这些90后的研究生们听到的高频词汇。小艺告诉记者,“我们的教育太喜欢培养乖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高考跃龙门,因此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人性的认识、对未来的想法都比较简单。但我现在知道,一纸文凭与生命比较起来,还是生命珍贵啊。”
好导师,人品第一位
90后眼中的好导师,究竟什么样呢?
虽说90后们喜欢个性表达,但研究生导师除了关心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也需要有所把握。对于初入学术圈的研究生们来说,学术到底该怎么做,论文到底该怎么写,实验数据到底该怎么看,甚至待人接物,都需要导师的无私提携。
话说回来,导师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德才兼备,不过,人无完人,当二者非得取一时,90后们的一致回答都是——人品第一。这里谈论的人品,尺度涉及到的不是性格,而是接近于违法甚至犯罪的层面。
在小海的眼里,导师作为一门职业,就像公务员,也需要受到纪委监督,导师失德就像官员贪污受贿,能力再强也不能录用。“满嘴仁义道德,自己却蝇营狗苟,这样的导师,你跟得下去吗?”而社会上对于高级知识分子一向都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师与生的界限一定要遵守。小艺说,尊师重道是必须的,“但是应该把道德和学术水平分开,要正视师长的道德水平和人性,不要一味地强调为人师表这些词。我更相信制度来约束底线……”(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