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z6尊龙旗舰厅 人物 > 正文

像精制手表一样打磨大飞机零件-z6尊龙旗舰厅

日期:2019-07-24 【 来源 :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个好工匠不仅能做常规工作,而且要做全新工作;不仅要加工熟悉的零件,而且要加工新设计的零件;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做好每一件产品,而且在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要敢于迎战,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完成任务。
撰稿|孙洪康

口述|胡双钱


胡双钱


  男,1960年7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萧山,中共党员。1978年宜川中学毕业后,就读于上海飞机制造厂技校,1980年12月进上海飞机制造厂工作,现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中心数控车间钳工一组组长。2002年获上海市质量金奖,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感动上海2015年度十大人物,201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映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他是其中8位“岗位超人”之一。他因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荣获“上海工匠”称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是一名普通工人,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我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就是和飞机结缘。


生在上海的放牛娃


  我父亲是浙江萧山人,母亲是绍兴人,父亲年轻时到上海谋生,在一家咸菜作坊做工,每天起早贪黑做着腌咸菜、发豆芽的工作,后来这家作坊并入普陀区副食品公司。我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照护孩子。

  1960年7月我出生在上海,家里排行老四,上边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当时,我们一家靠父亲不高的收入维持生计,生活相当拮据。我的出生,更是让家里的经济压力突破了能承受的底线。我母亲只得进厂打工挣钱,贴补家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绍兴乡下,由嫁到绍兴农村的姑妈带大。

  我在浙江绍兴农村度过了童年,在老家,我6岁就学会了独自放牛,现在回想起来,这两年的“放牛娃”经历十分难得,既培养了我辛勤劳作的习惯和体格,又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化险能力。

  到上学堂的年纪,父母亲将我接回上海。从农村到城市,看到的事物变化很大,一切我都感到新鲜,加上我的个性又喜欢琢磨事,常常会想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能够转动?收音机为什么能够发出声音?缝纫机为什么能够穿针引线缝衣服?

  在能转动的机器里,最让我着迷的还是飞机。我常想,飞机这么大的家伙为什么能够在天上飞呢?飞机的“翅膀”能够拍动吗?

  那时,我家在中山北路沪太路近旁,有时会有飞机飞过,飞得很高,离得很远,实在看不清楚。我一直想找个机会,看看飞机到底是怎么飞上天的。

  后来,听人说我家往北十六七里的地方,有一个飞机场叫大场机场,那里停着不少飞机。一天,我鼓动两个小伙伴和我一起走了两个小时摸到大场机场,离飞机不远,我们躲在跑道边的农田沟渠里,耐心等着飞机起飞。


喜欢动手的小能人



  我们那个年代,家里穷,一年到头过紧日子,能省1分钱就省1分钱,家里的物件,能自己动手做,尽量不花钱买。而我又特别喜欢琢磨手艺,特别喜欢动手,在这方面格外有兴趣。小时候,小朋友们提根绳子抽陀螺转着玩,我就自己寻块木头,锯呀削呀做成了陀螺,用绳子一抽,转个不停;小伙伴们玩“打游击”的游戏,我也自己找了根粗点的铅丝,做了一只很有战斗力的弹弓,成了一名很受欢迎的“游击队员”。

  上初中后,我动手能力更强了。我看到有同学玩矿石机,戴个有收听电台广播功能的单耳机,耳机里唱着歌,真好听。于是,我迷上了矿石机。那些日子,虬江路、牛庄路街边零件市场,淮国旧、中央商场等旧货、小商品市场,是我时常光顾的“淘宝”地。几家无线电修理商店则成了我蹲点偷艺的“培训点”。经过几番波折,我终于自己装配成功了一架很有质量的矿石机。

  尝到成功的甜头后,我兴趣更浓了,劲头更足了。后来,我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等到社会上流行喇叭箱后,我又紧跟潮流,自寻零部件,自己动手做,很快按照家里住房特点制成喇叭箱,音响效果很不错。

  那些年,社会上住房紧张,几代人挤在一起是常事,家里挤出一间作“婚房”,一般都是自己动手装修。我的装修手艺在我的生活圈里是小有名气的。一是我铺地坪的手艺高超,二是我的吊平顶水平也不一般。

  我许多同事、朋友都晓得我喜欢动手,有几门手艺,但是知道我有缝纫手艺的人却很少。

  我技校一位同学一毕业就张罗结婚,他邀请我做伴郎,也知道我家里没有西装,想破费给我做一套西装。为好友当回伴郎,这是应该的事,怎么能收人西装呢!我就放言自办西装,让这位好友一百个放心。

  其实,我做服装是有扎实基本功的,家里有台缝纫机,我是主要的“操作工”。西装是一个新项目。于是,我先到书店买了本西装裁剪书,进行“理论准备”;随即购置布料,立马进入实践阶段。终于,西装完成,我穿着它,打着领带,潇潇洒洒做了一回伴郎。当时,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套西装,漏了一处未打褶,因而有一处欠平整。


实现儿时梦想的技校生


  1977年秋,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由于小学和中学受到“文革”影响,1978年,正值中学毕业的我清楚自己当时的文化功底,若是要考大学,还有一点儿差距,然而依据统考成绩,当年我是完全可以选择填报中专的,当然也可以选择进入技校。

  我回家和父母亲合计,他们异口同声认为进工厂当工人是个铁饭碗,进技校学技术,会有出息,俗话讲“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由于在这一档同学中,我的分比较高,被技校中录取分数线最高的5703厂技校录取了,录取通知书上写招生单位是“708工程指挥部”。

  刚领取这份录取通知书时,我看了半天,不明白708工程是什么意思。后来,老师告诉我,708工程就是“运十”飞机项目,这是5703厂技校专门为“运十”项目培训技能工人开的班,而5703厂就是上海飞机制造厂,是一家军工单位。这是上海飞机制造厂办的技校,学生毕业都是去造飞机的。

  闻听此话,我张开的嘴半天都合不拢。我从小迷飞机,这个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1978年,我很幸运地进入5703厂技工学校就读。进技校后,第一位带教我的老师姓杨,他也是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位技术精到、作风严谨的老师傅。杨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态度和蔼。有一句话,他常说,我记了一辈子,他说:“学技术虽说重要,但不是第一位的事,第一位应该是学做人,这是最重要的,做生活要凭良心!”

  我在技校的第二位带教老师也姓杨,也是上海飞机制造厂技术响当当的老师傅,还是上海市劳动模范。他的作派更加硬汉,对我们这批学生加徒弟更加严厉。他要求小钳工必须苦练基本功,一上钳床就必须站着干活,决不准我们坐着干活。二是用榔头敲打凿子的活,杨老师从来不准学生戴手套把持铁凿,执意要求我们一手赤手扶着凿子,一手使劲挥锤击凿,半天下来,练得我右臂酸胀,左手肿痛。

  练了一个多星期,直到敲击的手势像点样了,敲击的准确度也高了,才让我们练习锉刀。锉刀技术,也是我们钳工的基本功,一个零件在钳床上夹紧了,用锉刀不停地锉,很枯燥,很辛苦,但我们的目光一直注视被锉零件的细微变化。一个零件锉好了,就再锉下一个零件。

  今天,我回想自己在5703厂技校和在车间实习的学艺之路,对几位带教老师和厂里一批老师傅,都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参与“运十”项目的小青工



  在技校老师的严格带教下,经过勤学苦练,我在钳工技术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学艺的路上,从一起步,就走正了路子。

  人们常说:有几分辛劳,就有几分收获。在我们技校组织的技术考试中,我脱颖而出,我干活的手势首先得到监考老师的好评,加上我制作的“六角镶配”零件,角锐圆润,面平光亮,内外尺寸不差分毫,因而取得高分。

  这次考试后,老师就让我这名技校生还未毕业就“破格”进车间一线干活,直接参与了“运十”项目的零件模具的制造。

  让我直接进车间顶工,我知道这是技校老师对我的认可和器重;让我直接参与重大项目“运十”飞机的零件制造,我晓得更是车间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我心里拎得清,工作更带劲。每天早到晚走,辛勤工作,当技校放寒暑假时,我仍然坚持上班。

  1980年,我从技校毕业,正式进入5703厂,成为上海飞机制造厂一名年轻工人,继续参与“运十”项目的零件模具的制造。

  刚进车间,我被安排在钳工岗位。我跟着师傅依然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继续操练敲凿子、锉零件的基本功。

  我们车间加工的飞机零件是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精细活,我全神贯注地看着师傅操作,还对机械图纸绘制、工序编制、公差配合的疑难问题,一遍遍向师傅讨教,努力提升技能。在车间,我随身带着本子和笔,常常将各种零件的样子勾画出来,还不时在本子上作出相应标记。为了克服一些技术难点,有时下班后,我会留下来,找一些废弃的材料,在钳床操作台上练习,边做边悟。

  当时,“运十”项目的研制正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车间上下全神贯注配合“运十”项目的设计需要,随时接受设计系统交办的新任务,并全力以赴去完成。我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小青工,只能做一点辅助工作,但在一次次攻坚克难的历程中,车间领导的组织统筹,技术人员的专业作用,高级技工的协同配合,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那一天,5703厂全体员工终于迎来了我们自行研制的“运十”飞机的首飞。

  “运十”飞机终于起飞了,从机身后四台发动机喷出的四条浓烟,犹如四条飞龙,追随“运十”银鹰直上蓝天,很是壮观。那天,全厂沸腾,全场欢呼。


“运十”下马后的执着坚守


  “运十”项目在实现首飞后不久,由于多种原因突然下马了。没有飞机产品做,一台台机器停转了,工人们没工作可干,一下子也变得没了方向。那时,厂区变得很安静,特别是大片空旷地上杂草丛生,常有野兔、野鸡出现。

  生活还得继续,工人总得干活,有些工人跳槽去了其他工厂。因为我们造飞机的工厂制造的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所以我们厂的技术工人,无论到哪个单位都受欢迎。

  那段日子,我很痛苦、很纠结、很难熬,我技术很好,许多企业都向我招手,邀请我去他们单位上班,有的甚至开出3倍的高薪。

  是走还是留?是跳槽还是坚守?我的心中起了波澜,脑中两种想法在打架。我没有很快作出决定,而是再等一等,再看一看。慢慢地,我的心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我小时候是那么爱飞机、迷飞机,后来能进飞机制造厂,今天怎么能为了钱就放弃理想呢?我坚信,自己喜欢的飞机制造业会有发展前景,即使民航飞机暂时不上马,军用飞机总得制造,所以我们这个厂子不会关门,机会总会有的。

  就这样,在“运十”项目下马后,我执着地坚守着,好在我一直技不离手,每天依然在精制打磨各种零部件,虽然它们都不是装配在飞机上。

  那几年,厂里承接的民品很多,回想起来,我曾参与做过电风扇、绞肉机,还做过大客车座椅、冷饮制造设备等等。

  那些年,我在动手做民品零活时在技术上依旧是严格负责、一丝不苟。2002年10月,我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有一家企业公司来挖我,并许诺会奖励给我市场价不低于9万元的一套一室一厅房子。这次,诱惑力很大,但还是被我坚决拒绝了。

  在飞机制造业坚守下去,我初心不改,决心坚定!

  我在飞机制造厂坚守的日子里,还直接参与过航天火箭零部件的制作。因为对我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的信任,一次,厂里让我与师傅杨妙根结对承接任务,负责加工航天长征三号运载火箭331大梁。杨师傅是上海市劳动模范,他精湛的技术、钻研精神令我们敬佩。

  331大梁头部开档尺寸按图纸标注应为0.08毫米精度要求,当时我们的机床在加工时无法达到这个要求。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杨师傅实践经验丰富,干活时又善于动脑筋,他自制了两块标准的止通块,作为加工时尺寸对照标准。其中一块做研磨。另一块作为尺寸控制对照块。操作时,先用锉刀锉到基本尺寸,再用研磨块进行研磨,终于使产品达到图纸的设计要求,确保了航天器的质量。杨师傅的钻研精神和工作方法,给我树立了榜样,影响我一生。


大飞机梦重新点燃


  等待出现转机,坚守迎来希望。我终于等到了我们国产民航飞机项目重新上马的一天,终于迎来了中国民航飞机自主研制发展的春天。

  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经国务院批准,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立项。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这一喜讯,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终于又能自己动手,参与制造我们自主设计的飞机了,又能为我们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贡献我一个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经验和智慧了。

  这两个飞机项目立项时,我才四十多岁,可以说正当年,无论是技术水平、实践经验,还是体力、眼力、脑力,都处于最佳年龄段。我一次次告诉自己:我能赶上中国民航飞机研制发展的春天,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我能将自己的生命、精力融化在中国大飞机制造的伟大事业中,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一个普通工人,能将自己的心血、智慧和全部手艺奉献给我们的大飞机,不虚此生。

  十多年来,在arj21新支线客机和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过程中,我在自己的岗位上,随时听候指令,接受任务,从不畏难,从不叫苦,从不延误,从不言弃,不断创新,不懈攻关,发挥着独特的技术作用,确保了支线客机试飞取证和大型客机总装试验的需要。

  一次,新支线客机研制中,根据改进设计的要求,需要赶制一个特制件。此时,我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收拾停当,准备下班回家。接到车间主任下达的紧急任务后,我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随即就打开特制件图纸,仔细琢磨起来。

  细看图纸后,我明白了,这是一项新的设计方案,若是靠车间里现有的数控机设备去做,就要先编制程序、设置工装,只因时间太紧,不可能实现,所以要靠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来完成这样的特制件。

  当晚由我牵头,组建了有钳工、镗床工、铣床工共同参加的攻关小组,在技术员支持下,我们先研看设计图纸,分析技术难点,确定加工方案,再由我划线,尔后开槽、打眼、锉平,其间,镗床、铣床、车床、钳床各显其能,协同配合,我们一直忙到凌晨3点许,终于完成这个特制件,并一次检验合格。

  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过程更加艰难,更加复杂,突然交办的紧急任务更多,要求更苛刻。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中国商飞公司,登上了c919样机,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要建成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我寄厚望于你们!

  那天,我有幸作为公司劳模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他还走到我们身边同我们一一握手。

  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注和支持激励我们向更高目标攀登。2014年12月13日,一项根据新的设计要求确定的紧急任务下达到车间。这次是要我们制作c919大客机上壁板长桁对接接头的特制件,要对26个局部结构均不同的零件分别加工,时间要求三天内完成。这种限时的新设计任务,在无工装且无法在短时间完成数控程序编程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传统工序和钳工加工的方法来制作零件。

  这项突击任务,还是压在我的肩头。我按老规矩,要求攻关组成员先要仔细研读零件图纸,认真查看数模。在日以继夜的突击加工中,我盯牢每一道程序,关注每一个细节,经团队三天三夜齐心协力的努力,终于顺利加工完成所有零部件,并经检验全部符合工艺要求。

  很多人认为,高精尖的飞机零件都是靠尖端设备制造的。但实际上,许多零件还是要靠手工来做,特别是研制过程中一些新设计的零件,角度很小或者有复杂的转角时就无法用数控机器加工到位,依旧要靠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用手工去做。这在世界民机制造业界是常有的事。


责任心是质量创优的动能


  我曾连续十二年被上海飞机制造厂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2002年,我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2009年,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我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016年,我荣获“上海工匠”称号。

  2015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我有幸成为8位“岗位超人”中的一员,现在回想起来,能获得以上荣誉,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在担负生产飞机零部件时,能确保其完美的质量;而确保质量的关键,则是高度的责任心。

  做什么事,都要上心,做技术活,更要用心,不能相差分毫。何况,我们飞机制造厂的工人加工制造的可不是一般的机械零件,而是在加工制造关系到千千万万乘客生命安全的飞机零部件。我们中国商飞公司员工有一句常说的话:“我们像精制手表一样在制造飞机。”确实,造飞机是在打造大国重器,但为了追求质量,确保安全,我们需要有精制名牌手表的工匠精神。

  棋坛高手有重要对决后要复盘的做法,多少年来,我也养成了将一天工作流程“过电影”的习惯。每天临睡前,我都要回想今天做了什么,有什么没有做好。有天晚上“过电影”时,我想到白天给一只螺丝加固时是否再上了保险?一直没有想清晰,而这道保险措施,能确保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因震动过大而导致螺丝松动。思前想后,我怎么也不踏实;辗转反侧,干脆一骨碌起身,骑了二十分钟自行车,大约在凌晨3点赶到工厂,拆去层层外部零部件,哦,螺丝保险清晰出现,这才放下心来。


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就是手艺工人,从事的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劳动,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含意。我认为一名技术工人能被称为“工匠”,是对工人技艺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技术工人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的称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其基本内涵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用心、创新工作等几个方面。依我个人的经验和感悟,其中最重要就是两条:第一是安下心来做好岗位工作,专心做自己热爱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自己带来的收益;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只要做到这两点,我相信每一个努力工作的工人师傅都能成为“工匠”。

  总之,“工匠精神”是优秀工人的基因,也是我们中国工人一代代传承的基本品质,它是工人的本分,也是建设国家的需要,新时代更呼唤“工匠精神”。

  今天,回想自己能成为一个技术过硬的好工匠的成长历程,除了有高度的责任心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一,作为技术工人,一定要养成先看懂图纸、再开工干活的习惯。当年入行时,师傅是这么教诲,39年来,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一上机床,先看懂图纸,真真切切地了解要加工零件的工艺要求和技术规范,还要看明白此件有什么新变化、新要求;在接受零件时,还要对照图纸检查上道工序有什么不当之处,这样才能及时弥补,减少差错率。一次,在加工新支线接头零件的划线钻孔工序时,我发现上道工序外形尺寸未加工到位,马上给予及时补救,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如果当时,我只按自己这道程序去加工,此件必定报废。后来,我又将这条经验概括成四个一点:“慢一点、稳一点、精一点、准一点”。

  第二,我还养成了当一道工序完成后,我会定睛看一会儿、凝神想一会儿的习惯。我的心得是:再忙也不缺这半分钟,确保质量最重要,何况我们生产的是要飞上蓝天、关系千万乘客生命安全的飞机。我这个工作习惯,又为我加工的零件质量加了一把锁。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上,我还总结了一套自己琢磨出来并很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如“对比复查法”“反向验证法”,这些做法虽说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但却为确保加工质量、杜绝次品,上了“双保险”。

  在一年年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在一线车间直接为研制国产大飞机加工零部件的难忘经历中,我体悟到,一个好工匠不仅能做常规工作,而且要做全新工作;不仅要加工熟悉的零件,而且要加工新设计的零件;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做好每一件产品,而且在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要敢于迎战,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完成任务。

  c919大型客机是由数百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其中有80%的零部件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其制造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很多公差极小的零件是靠高级技工手工操作来控制精度的。

  为打磨加工出大飞机的零部件,我将整个身心都扑上去了,几乎每个周六都泡在车间里。这些年,我参与加工制作的大飞机零部件,最大的直径为5米,最小的比别针还小。一次,厂里交下单子,要限时加工机上定位圈。我发现由于零件的直径小,零件定位直口的孔径更小,然而孔径的深度却比较长,故而内径无法打表测量,也没有专用量具可使。面对这道难题,我苦苦思索,反复琢磨,自创了一种测量孔径内壁尺寸的方法。终于攻克难题,圆满完成了此项精度极高的定位圈的加工任务。

  像这样加工过程异常艰难的零件,这些年我做过许多件,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压担都是一次提升,每一次遇挫都是一次淬火,每一次磨砺都是一次飞跃!

  我这个人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也没其他什么本事,就有这么点机床技术,就有这么点手艺,我个人的命运能同中华民族共同关注的国产大飞机制造事业联系起来,我的手艺、智慧、精力甚至一切都能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航空梦,值了!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