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z6尊龙旗舰厅 品评 > 正文

19世纪的伦敦-z6尊龙旗舰厅

日期:2021-08-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伦敦城市面貌的这种变化,让这座城市开始享有几乎与巴黎相媲美的欧洲都会的美誉。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伦敦已经展现出不同于巴黎,而更具吸引力的一面。
撰稿|郑渝川


  1834年,伦敦威斯敏斯特宫的工作人员在处理文件时不慎引发火灾。周边建筑几乎都被大火烧毁。这场事故的直接结果是,威斯敏斯特宫附近的建筑在重建中引入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风格,以古典主义风格为主基调,而在墙体外包和内饰中则注入了哥特式风格。新的威斯敏斯特宫从1840年开始建造,花费了30年才得以建成。在这期间,众所周知的“大本钟”于1858年竣工。

  同样是在19世纪30年代,致命的霍乱病毒引发了瘟疫,仅在1832年就造成了5000人丧命。当时的人们根本不清楚霍乱的传播途径是水源、空气、大雾还是人。为了遏制霍乱,伦敦市政当局采取了加快排污的方式,促成了各种建筑的下水管道进行改建。而在1858年伦敦大恶臭事件发生后,伦敦政府斥巨资改善市政卫生,包括修建工程量宏伟的排水管道、堤坝、隧道,并提高自来水供水质量。

  19世纪30年代,火车开始在英国风行。当时,伦敦其实已经是非常规整的城市,街道、商铺、住宅、空地、林地、教堂、王宫,井井有条。但在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大获成功后,铁路修建的狂热也就扩散到了伦敦。1836年,伦敦的第一趟火车发车,当地民众欢欣鼓舞,根本没有意识到火车带来的噪音、煤烟、混乱将是他们未来生活中需要面对的常态。

  当时的铁路公司,分红达到了10%-12%。这带来的投资狂热类似于美国加州的淘金热。欧洲当时其他很多城市的铁路修建都由国家或者市政府组织修建,伦敦却截然不同,不限制行业竞争,也不制订铁路线路规划。大量的线路冲突,投资泡沫更是引发大笔财富损失,但政府和议会仍然不闻不问。这大概就是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自由放任、最小政府的典范吧。

  大量修建的铁路,在19世纪50年代陆续完工通车。越来越多的铁路及其已经占用的土地,让伦敦城市面貌发生了改变。但铁道资本仍然希望继续推进铁路建设,由此促成了地下铁路的建设。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仿效1844年的法国工业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万国博览会。为此专门建造了展览场馆“水晶宫”,阿尔伯特主导的委员会还在海德公园以南区域建造了音乐厅、工艺和设计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帝国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如此之多的文化博览设施的建造,不禁让人感慨,幸好维多利亚女王当初选择了阿尔伯特成婚,后者的文化艺术素养让伦敦变得更具文化艺术气息,否则前者毕生所表现出的只是对于美食的兴趣,不知道这将会把伦敦变成什么样子。

  伦敦城市面貌的这种变化,让这座城市开始享有几乎与巴黎相媲美的欧洲都会的美誉。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伦敦已经展现出不同于巴黎,而更具吸引力的一面。这座城市的人口在当时已经接近300万,远超巴黎和维也纳,街道干净,灯火通明,传染病因下水道网络的健全而发病大幅减少,地下和地上铁路齐全,各式新建筑宏伟。伦敦在此时已经开启了一轮用工人口的升级转变,过往的蓝领工作被白领职位淘汰,这个城市已经开始依托于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发展。19世纪末期,伦敦就已经上演了蓝领阶层所居住的区域陷入萎缩和凋敝,残存的制造岗位越来越多地落入新移民之手,而白领阶层和富豪阶层有意保持着与上述区域的距离。(撰稿 郑渝川)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