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医生”又添治癌神技-z6尊龙旗舰厅
阅读提示:在医疗领域一等奖获奖项目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悍等完成的《影像引导肿瘤无创诊治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尤为引人瞩目,是近几年影像医学诊治领域的重大突破。
记者|周 洁 黄 祺
创新驱动、中国智造——在国家整体的产业转型升级中,让普通人获得感最强的技术进步,恐怕就算是医疗领域的技术革新了。
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名单上,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成果占比达20%,重点关注肺癌、肝癌、脊柱肿瘤、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
在医疗领域一等奖获奖项目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悍等完成的《影像引导肿瘤无创诊治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尤为引人瞩目,是近几年影像医学诊治领域的重大突破。
这个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包含了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全过程,来自影像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材料工程等学科的科研人员跨界合作,通过创新技术将恶性实体肿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与确诊肿瘤病例的影像分期准确率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mri-phifu)肿瘤无创精确治疗系统,实现了高端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创新国产化。王悍医生团队还建立了肿瘤功能影像无创疗效定量评估的科学方案,提出了这种新技术在中国应用的规范化方案。
这一历经十年完成的创新项目,一部分已在临床应用,一部分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未来将为肿瘤诊治带来更多的选择。
癌症骨转移患者多了一种治疗选择
参加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的前一天,王悍接受了《新民周刊》的采访。这位75后的放射科主任,干练、充满活力、思维敏捷、眼界开阔,是中国新一代临床医学科研人员的典型形象。王悍说,作为长期从事一线影像医学临床工作,又有着海外研修经历的医生,总是希望从日常的工作中总结、创新出更好的技术,“做出一点能超过前辈的成绩” ,这就是他十年前开始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初心。
2000年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工程技术的剧烈革新,影像医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正是这个时期,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王悍选择了影像医学专业。后来的十年,影像医学在医疗中的地位迅速提高,特别是肿瘤的诊断、外科手术导航、微无创介入治疗,都离不开影像医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线工作几年后,王悍将科研注意力放到了肿瘤无创诊治技术革新上,希望借助影像引导下无创介入治疗的技术,在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晚期骨转移癌症的治疗上,寻求突破。
王悍介绍,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骨转移,在以往观念中,一旦发生骨转移,癌症便进入了“终末期”,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止痛药等姑息治疗。四年前,一种全新的骨转移癌治疗方法进入中国,那就是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这种技术利用超声聚焦在肿瘤局部产生6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让肿瘤在几秒内被“烧死”,手术过程中,由磁共振实时成像与温度监测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不仅没有任何创口,而且不良反应很小,患者的耐受度大大提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引进并应用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技术的医院,牵头完成了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无创治疗骨转移癌病人的中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让原本无路可走的患者,有了新的、效果明显的选择。
去年,一位67岁的癌症骨转移患者,就尝试了这一技术。由于皮肤癌骨转移后的肿瘤压迫了骶骨周围神经,导致患者“躺着也不行,坐着也不行,整个就是不舒服,吃了止痛药也不敢坐”。在接受90分钟的治疗后,困扰患者数月的疼痛终于得到了缓解。据王悍介绍,目前该技术通过我国cfda批准的主要治疗范围为妇科肿瘤,骨科肿瘤项目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很快或将获批临床应用。根据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三个月随访数据,该技术对放、化疗无效或复发的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缓解率达到了76%。
新技术以“无创、绿色”的特色,成为晚期肿瘤病人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但由于目前设备依靠进口,每次近3万元的治疗费用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还比较昂贵,因此,王悍团队将这一技术的创新升级国产化,作为了自己的科研目标。
王悍介绍,加入创新技术的国产化设备,以磁共振引导hifu技术为基础,不仅使得介入治疗更加安全和精准,而且还可以与传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相结合,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目前国产化设备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注册检验,并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治疗如果能实现无创,肿瘤的早期诊断,最好也能无创且精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悍团队与纳米技术科研人员合作,在国内率先提出“影像生物标示物”的概念,开发出特殊纳米材料为载体的肿瘤分子影像探针。这种诊断技术已经完成动物试验,在国际上率先实现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多模态靶向成像,有望大幅度提升肿瘤早期的靶向特异性成像诊断,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院鼓励创新激发医生潜能
2003年,王悍硕士毕业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经历了影像医学从“辅助诊断”到“诊治结合”的观念转变。“正如许多优秀的学界前辈所言,影像科医生不能只做‘读片匠’,要做参与病人诊治全过程的临床医生,要成为‘医生的医生’。”王悍认为,在临床与科研上获得的这些成绩,是影像医学学科发展和医院大力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悍介绍,工作几年后,他就获得了医院提供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基金,用这笔资金完成了赴美进修,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接触到国际一流的影像学信息。除了学习成长上得到的这“第一桶金”,科研上的“第一桶金”也同样来自医院。“我30岁时,得到医院2万元的科研种子基金。这2万元现在看不多,但这笔钱当年真的就像是种子,让我的科研工作能够得以起步,让梦想有机会变成现实。”
由于在临床医疗和科研上的出色表现,王悍37岁就担任了科室的行政副主任,2年后又晋升为行政主任。王悍告诉记者,全院像他这个年龄段的学科带头人还有很多,医院规定每个科室必须至少有一位年龄小于45岁的副主任和一位年龄小于40岁的副主任,目的是鼓励年轻人勇于奋斗,敢于担当,让学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更有活力和后劲。
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创新、人才驱动,要围绕人来加强改革,比如在科技政策方面,让愿意创新、有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包括物质上、精神上、荣誉层面的认可。
“能力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视,在科学技术奖的成绩上已经有了收获。
王悍正是医院“放权、松绑”人才新型培养体系的受益者,对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表示:“通过规划道路,让医生们能够奋力向前奔跑,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内在驱动力。”
※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