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z6尊龙旗舰厅 科技 > 正文

民用无人机:好玩之后要好用-z6尊龙旗舰厅

日期:2017-07-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尽管市场竞争态势未明,面临挑战颇多,但业界有声音认为,2016年是工业级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元年,这个市场将在2017年以及将来得到更大发展。民用无人机,还将有更多新玩法。
记者|王 煜
 
      过去的一两年里,消费级民用无人机一度成为和ai、vr同样火爆的话题,连菜场大妈、小区保安大爷都对此津津乐道,貌似“下一个千亿美元市场”又浮出了水面。但这种现象就和股市一样,当所有人都在谈论以及投入时,那么它就滑向了洗牌的边缘。如今,消费级无人机已历一轮退潮,或许,工业领域是民用无人机新的机会?
 
曾经的热潮
 
  “看!‘ufo’来了!”随着宾客的惊叹,无人机将钻戒送到新郎新娘面前时,婚礼上掌声雷动。但递个戒指其实只是无人机的“兼职”,它主要的任务还是拍摄,云台下方挂着一部单反相机,航拍视频可以传输给地面的图传接收器进行监控,不仅能成为后期视频剪辑的素材,还能实时传送到婚礼现场的大屏幕——这已经是现在很常见的无人机航拍婚礼的场景。
  不仅是婚礼,各种户外的活动,都开始运用无人机航拍。以前这种航拍要靠直升机,租金和起飞的申请手段让人相当头疼;而现在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让这种“高大上”触手可及。如果不用专业云台,把单反换成运动摄像机,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无人机还能充分满足“自拍狂人”的极致需求。通常的自拍杆、手机遥控拍照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自拍角度,但和无人机航拍来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英国的一个创业团队推出了一款迷你无人机,体积只有巴掌大,用手机遥控,搭载了无线摄像头,支持悬停。你想让它从任何角度拍你都行,拍摄距离也比用自拍杆远多了,拍完往包包里一扔就能走人。
  当无人机与vr结合,又是怎样的体验?有一款无人机可以用vr眼镜控制,用户可以直接以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居高临下进行拍摄,同时还可以控制无人机的运动:头朝哪边转,无人机就朝哪边转,抬头低头,摄像头也朝对应的方向转动,简直是开了“天眼”。
  至于无人机送个快递外卖什么的,早已经是商家玩过多次的噱头。
  当下,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消费级无人机,从专业级、玩家级到娱乐级,性能和价格的差距都巨大,价位从几万元到几十元不等。专业的消费级无人机,可以挂载6公斤左右的拍摄器材,遥控距离达到1000米,可以搭配图传系统,通过无线信号实时监控拍摄画面,就好像是自己坐在飞机上驾驶。这样的无人机要数万元。要是只想买个“遥控飞行玩具”试试手,几十元几百元的无人机也很多。
  一两年前,无人机市场有多火?来看国内的一些数据:
  2014年9月,国内无人机制造商极飞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4年12月,成立仅8个月的亿航完成了来自ggv资本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5年1月,雷柏科技5000万注资零度智控并设立合资新公司深圳零度。
  2015年3月,深圳艾特无人机宣称估值已达20亿元,获idg、高盛、摩根士丹利、赛伯乐的投资。
  2015年5月,大疆获得accel 7500万美元融资,在此之前大疆的估值已达100亿美元。
  2015年8月,亿航再次融资4200万美元。
  ……
  据全球著名的风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统计,2015年全球无人机初创公司融资规模、融资数量都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新高。该年全球无人机创投领域共计产生了74笔投融资行为,是2014年的1.11倍;创业公司共计获得了4.5亿美元融资,是2014年的3倍。其中,获得大额融资的公司数量也在明显增多,共有11笔超过1000万美元的融资。
  就算不分析数据,从无人机行业从业者的工作状态,也可窥见一斑:2015年年中,一家科技媒体的记者在一周内先后约了三家无人机企业的采访,最后得以交流的时间都是在晚上和深夜,其中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晚上11点了还在和客户开会。“从去年春节一直到现在,几乎行业里所有的公司都没有过节假日的概念。”一家无人机企业创始人说,当时公司在行业里只打拼了两年多时间,但增速惊人,“和飞一样,整天被客户追着跑。”
 
困局与洗牌
 
  表面来看,无人机是一个前景无限的市场,众多统计数据从不同角度都在宣扬这一点。比如之前就有机构预测称,未来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将达到900亿美元,国内市场将达到460亿美元,又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然而,这样光鲜繁荣并未持续太久。
  2017年1月12日,曾经爆红网络,以跟随拍摄的“黑科技”吸粉无数的美国无人机lily,在没有向客户真正发出一台成品机的情况下,宣布倒闭。
  lily 的倒下并不是孤例。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看似平静的无人机市场早已暗流涌动,倒闭裁员潮接连袭来。
  就在lily 宣布倒闭的前两天,由于第四季度业绩欠佳导致销售额预计下降15%,排名世界前三、来自法国的无人机制造商parrot宣布计划裁员290人,达三分之一。同期,业界巨头3d robotics公司的消费级无人机旗舰产品夭折,在烧光1亿美元后宣布退出无人机硬件市场,从美国无人机初创领域的领军者沦落到挣扎求生的地步。
  国内的情况也不乐观。2017年的第一天,零度智控ceo杨建军确认公司实际裁员人数为 134 人。这家成立于8年前的公司排名国内无人机企业前三,在行业最风光的时候,零度智控甚至叫板大疆。同样是在2016年底到2017年初的时间点上,与大疆并驾齐驱的亿航日子也不好过,先后爆出裁员、产能不足、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不佳等问题。
  还有不少无人机初创企业悄然凋落。比如来自西安的斯凯智能,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2016年ces上展示了首款无人机产品,此后在kickstarter上接受众筹,预计两个月之后发货。然而它没能撑过2016年底。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究竟是怎么了?
  历史表明,中国的消费级无人机创业潮受益于开源创新。2007年,3dr的创始人chris anderson创办了diy无人机社区(diy drones),并推出了开源飞控产品apm。而在此前后,正是中国第一批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创办的时间,如大疆创新、零度智控、极飞等。
  2014年,开源无人机飞控取得了进一步突破式的进展。在2015年无人机创业潮中兴起的中国公司,它们中的绝大部分主要是通过在海外的开源平台上购买apm、pixhawk等开源项目获取飞控技术,甚至购买整套z6尊龙旗舰厅的解决方案。这种类似智能硬件的生产方式,虽然有助于初创的无人机企业快速形成产品,丰富产能,但是对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特别对不具有二次研发能力的中小无人机企业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此外,创业潮引发内部竞争加剧。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企业无人机做得牛,其实只有大疆一家牛。”2016年年底,大疆宣布预计年销售额将过百亿,同比增长60%,占据了70%以上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其高端无人机已经从消费级延伸到工业级,由于资金雄厚,大疆能够掌控整条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工厂,这令它比其他外包设计或者制造的竞争对手要更具优势。有人认为,行业巨鳄的存在,挤占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
  不过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其实在于:是不是真的人人都需要一台无人机?
  无人机可以航拍、求婚、送快递,但多半都是在“玩”,这意味着目前无人机的主要使用人群还是在影视从业人群和发烧友,这是一个小众的专业市场。虽还远没达到天花板,但买单用户主要是“男性 年轻”人群,而主流市场中的“女性”消费者非常难突破。“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大程度是商家自己画的饼。
  此外从技术上而言,今天消费领域的无人机也还有很多技术难关没有攻破,比如gps信号丢失之后无人机的漂移、续航、稳控、维修、安全问题等等。要是一群零基础的“小白”拿着无人机到处乱飞,接连撞机、坠机,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转向工业领域?
 
  民用无人机市场,是要就此走向衰落了吗?其实不然,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经历洗牌暂时冷静下来,但民用无人机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工业领域的无人机极有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其实,国内工业级无人机的使用并不是从最近两年才开始的,2013年的黄河破冰任务中就有多家民营企业的无人机参与,有些挂载探冰雷达、有些投掷爆炸物、有些则用相机观测效果。但那时候的无人机对于大众而言还是新鲜事物,不甚了解。而后,消费级无人机的火爆让人们开始逐步关注这个领域。
  实际上,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行业需求旺盛,国内外都在积极拓展其应用范围,目前主要应用于测绘、石油、电力、林业、海洋、勘探等领域,同时在缉毒缉私、边境巡逻、治安反恐、救灾抢险等方面也实现了很大突破。
  idc曾预测,到2019年,全球工业级无人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艾瑞预测,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中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安防市场约为150亿,电力巡检约为50亿。另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预计全球工业旋翼无人机机的市场规模可达到51亿美元左右。
  相对于消费级无人机而言,工业级无人机的工作环境更恶劣;飞行时间更长、使用强度更大;无人机本身与挂载的设备更加昂贵。因此,这类无人机会比消费级无人机对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还使用消费级的飞控系统,很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在这种背景下,扎堆的新品、花样的噱头、甚至各种异想天开的使用场景,这些消费级无人机曾经的玩法就纯粹变成了“过家家”,完全行不通。至于以次充好,像lily这样的消费级无人机创业企业的“ppt造机大法”更是不可能有生存空间。
  作为之前主推消费级领域的无人机厂商,国内的大疆创新、零度智控,国外的parrot也在进军工业级无人机领域,但它们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工业级无人机需要挂载更重的任务设备、更长的滞空时间、更远的控制半径,有些还对控制精度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发展最快的是技术门槛较低的多旋翼无人机,但对于许多行业而言仍然需要性能更好,同时更为复杂的固定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研发这些类型的无人机,需要更踏实与更多的投入。
  工业领域的各行业采购无人机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要求售前售后一体化,而不是单纯购买一个飞行平台。但目前许多工业级无人机厂商仅研究飞行器本身,对客户所需要的任务不够了解、对所采集数据的后期处理方法也知之甚少,这也极大限制了无人机在更多领域的拓展。因此想要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占有一席位置,必须要从核心飞控到整机,从匹配任务到数据处理,从后台到前台,进行全面的研发,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试错和实验的过程。
  无人机的操作员,即“飞手”的短缺也是工业级无人机的短板。“飞那么大的飞机操控难度大,心理压力也大。”这是不少飞手谈到操作工业级无人机时的感受。工业级无人机尺寸大,其中还有不少是固定翼与直升机,操作的难度远非消费级可以比拟;而且这样的一架无人机造价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飞行时担负的责任也更大。不少企业都反映,国内优秀飞手紧缺,要聘请外籍飞手,成本迅速上升。
   尽管市场竞争态势未明,面临挑战颇多,但业界有声音认为,2016年是工业级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元年,这个市场将在2017年以及将来得到更大发展。民用无人机,还将有更多新玩法。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